[实用新型]正负电压输出电路及谐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0015.X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4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郑凌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H02M3/335 |
代理公司: | 35222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槐萱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限制器 电容 电源接入端 电压输出单元 输出电路 正负电压 正极 本实用新型 第一端 电源输入端 电路成本 负极连接 谐振电路 负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负电压输出电路及谐振电路,正负电压输出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接入端、第二电源接入端、第一电压输出单元以及第二电压输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单元包括第一电压限制器以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压输出单元包括第二电压限制器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压限制器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限制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限制器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压限制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接入端。本实用新型的正负电压输出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电路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正负电压输出电路及谐振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提高,以及电子产品的发展,一些系统中经常会需要正负电压同时为其供电。例如,在大功率变频器中,会使用负电压为IGBT提供关断负电压,使用正电压提供开通正电压;另外,在系统的运算放大器中,也会使用正负对称的偏置电压为其供电。
现有的一种可应用于LLC电路的正负电压输出电路如图1所示,其包括4个二极管和两个电容并且需要连接3个变压器的输出引脚。其存在的问题是,如果电路还有第三路输出的话,常规的变压器引脚数量可能就不够了,需要开模新的变压器骨架,而且整个电路的二极管数量较多,提高了整体电路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正负电压输出电路及谐振电路,整体电路结构简单,电路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负电压输出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接入端、第二电源接入端、第一电压输出单元以及第二电压输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单元包括第一电压限制器以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压输出单元包括第二电压限制器以及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压限制器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限制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接入端;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接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限制器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压限制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接入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压限制器以及所述第二电压限制器为稳压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以及所述第二电容为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为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为负极。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电压输出端以及第二电压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压限制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源接入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谐振电路,包括主功率拓扑电路以及如上述的正负电压输出电路;其中,所述主功率拓扑电路通过变压器向所述正负电压输出电路输出低压直流电;所述正负电压输出电路的第一电源接入端连接以及第二电源接入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变压器的不同的输出引脚。
优选地,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主功率拓扑电路电连接,以为所述主功率拓扑电路的控制芯片供电。
优选地,还包括主路电压输出电路以及电压采样反馈电路,所述主路电压输出电路与所述主功率拓扑电路以及所述电压采样反馈电路连接;其中,所述主路电压输出电路通过接收主功率拓扑电路的电压为负载供电,所述电压采样反馈电路对主路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反馈给主功率拓扑电路的控制芯片。
本实施例提供的正负电压输出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实现正常的正负电压输出的前提下,仅需要占用变压器的两个输出引脚,且二极管减少为2个,可同时起到降低对变压器骨架引脚的要求以及降低成本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00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