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多刻槽钻杆的铣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6692.9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5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益;黄文涛;卞小兵;华丽;黄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煤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28 | 分类号: | B23C3/2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孙燕波 |
地址: | 21444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刻槽 钻杆 铣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多刻槽钻杆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用的支架座,在所述支架座上设置有多组铣刀组件,所述铣刀组件包括进给电机、铣刀和进给油缸,通过进给电机同步驱动多个铣刀进行钻杆刻槽的铣削作业,所述进给油缸用于控制铣刀在需要铣削时行进至工作位,完成铣削后远离工作位。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头铣刀的铣削机构,同时对钻杆进行铣槽作业,避免了以往一条一条铣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钻杆刻槽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槽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煤炭钻孔用的一种用于多刻槽钻杆的铣削装置。属于钻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矿井瓦斯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布置瓦斯抽采钻孔是矿井瓦斯防治的常用措施。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钻杆有以下三种:一种是靠风力或水力排渣的光面钻杆,一种是靠机械动力排渣的螺旋钻杆,一种是靠涡流松透和风力排渣的三棱钻杆。上述三类钻杆在松软煤层钻进过程中存在一下缺陷:光面钻杆在松软煤层钻进过程中,排渣能力弱,容易发生钻孔堵塞;螺旋钻杆在松软煤层钻进过程中,塌孔或孔壁明显收缩的区域处,容易出现卡钻、掉钻现象;三棱钻杆虽然在高速转动下引起涡流流动,形成排渣通道,但由于该钻杆涡流形成的排渣通道小,排渣能力弱,钻孔塌孔时,容易出现卡钻现象。
为此研究开发了一种排渣能力强、成孔效果好、钻进效率高、钻进深度深的刻槽钻杆。刻槽钻杆在煤体钻孔内旋转时,钻杆体外圆柱面上的涡流槽内会形成排渣通道(涡流区),有利于钻孔排渣。同时,钻杆体表面布置的螺纹凹槽具有碎渣和辅助排渣降温的效果。气流或水流从钻杆体内的注流通道进入,携带煤渣从钻杆体和煤壁壁之间的排渣通道排出,钻孔出现塌孔时,钻杆体外侧的涡流槽一方面具有松透煤渣的作用,另一方面形成涡流排渣通道,钻杆与煤渣之间的作用力得到释放,再结合钻杆体外侧螺旋凹槽的碎渣和辅助排渣的作用,钻杆的排渣能力提高,不易出现卡钻现象,有利于提高钻进效率和钻进深度。
刻槽钻杆传统加工方法是以车床车削加工或者一把铣刀铣削加工,在加工双槽或三槽钻杆时就需要重复加工两到三次,而且一把铣刀加工时由于铣刀偏在一边,对整个杆体有侧向力,导致长距离铣削时铣削深度会发生变化,这样就大大影响了钻杆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多刻槽钻杆的铣削装置,多刀头同时对钻杆进行铣削加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钻杆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多刻槽钻杆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用的支架座,在所述支架座上设置有多组铣刀组件,所述铣刀组件包括进给电机、铣刀和进给油缸,通过进给电机同步驱动多个铣刀进行钻杆刻槽的铣削作业,所述进给油缸用于控制铣刀在需要铣削时行进至工作位,完成铣削后远离工作位。
优选地,所述铣刀组件共三组,呈120°夹角等分布置在同一平面,三组铣刀组件所在平面与钻杆轴向垂直,并且三组铣刀组件之间围绕形成可供钻杆通过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铣刀组件的多个进给电机的电源由联动开关控制同步开启和关闭。
优选地,所述铣刀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架座上的燕尾底板,在所述燕尾底板上通过直线导轨设置有燕尾导轨板,所述燕尾导轨板固定连接有进给滑架,所述进给油缸固定在支架座上,输出端与进给滑架相连,所述进给电机固定安装在进给滑架上,输出端连接有联轴器,所述铣刀通过铣刀座与联轴器相连,所述铣刀座安装在进给滑架上,通过三个油缸调节铣刀座的进给与回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头铣刀的铣削机构,同时对钻杆进行铣槽作业,避免了以往一条一条铣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铣削机构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铣刀组件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煤矿山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煤矿山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66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