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传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5744.0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0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美工源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4 | 分类号: | B29C33/04;B29C33/76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王立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递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热传递结构,包括固定板、模芯、模芯座和热传递组件。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热传递组件与外界连通,通过向热传递组件内导入不同的介质。该介质从模芯座的进水管流进热传递组件,通过热传递组件后,又从模芯座的出水管流出。同时在特定的情形中,由于模芯与热传递组件之间设置有若干轴承,实现模芯在转动的过程中,介质带来的效果通过依次设置的若干轴承传导至模芯,且转动不影响热传递组件工作,热传递组件和模芯套设,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通过模芯座来限制模芯的位置,便于拆卸。本方案解决了模具中,模芯旋转时与热传递组件的配合不便的问题,且结构简单、便于拆卸、使用方便,具有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传递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利用模具成型的过程中,因产品的特征,无法正常进行冷却、加热、恒温等情况时,产品易出现易粘、脱花、拉裂等不良现象。且传统的模具,模芯在转动的过程中,介质管想要输送介质,且介质管不受影响需要增加附属管,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热传递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传递结构,包括固定板和模芯;所述模芯下端设有模芯座,所述模芯座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模芯内设有用于流通介质的热传递组件,所述热传递组件与模芯之间设有若干轴承,所述轴承沿所述热传递组件外壁从下往上设置,所述模芯可以相对热传递组件转动,所述热传递组件与所述模芯座固定连接。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热传递组件与外界连通,通过向热传递组件内导入不同的介质,此处介质是指能够实现传导热量的水、导热油、冷却液等,达到冷却、加热、恒温的效果。该模芯座中设置有进水管与热传递组件的进口连接,设置有出水管与热传递组件的出口连接。该介质从模芯座的进水管流进热传递组件,通过热传递组件后,又从模芯座的出水管流出。同时在特定的情形中,由于模芯与热传递组件之间设置有若干轴承,此处若干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最好是从热传递组件的底部沿热传递组件依次排列。实现模芯在转动的过程中,介质带来的效果通过依次设置的若干轴承传导至模芯,且转动不影响热传递组件工作,热传递组件和模芯套设,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通过模芯座来限制模芯的位置,便于拆卸。本方案解决了模具中,模芯旋转时与热传递组件的配合不便的问题,且结构简单、便于拆卸、使用方便,具有实用性。
进一步,所述热传递组件包括运水固定座及隔片,该运水固定座设有纵向运水孔,所述隔片插入纵向运水孔且所述隔片顶端与纵向运水孔的顶端内壁有通水间隙,所述隔片将纵向运水孔分为左运水道和右运水道;所述模芯座上设置有与纵向运水孔连通的横向运水孔,所述隔片插入横向运水孔底壁。
进一步,所述热传递组件的壁上设有针孔。通过在热传递组件上设置针孔,在特定的情形下,可以通过特定的热传递组件传递润滑油或防护剂等,减少机器零件长时间摩擦受损或疲劳,增加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固定板相对滑动的升降模板,以及与所述升降模板固定连接的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上设置有凸起,所述模芯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螺旋滑槽。在使用时,导向环固定在升降模板上,通过升降模板与固定板进行上下相对滑动,利用导向环内的凸起与螺旋滑槽配合,实现让模芯转动,结构简单实用。
进一步,所述模芯为圆柱状镶件。
进一步,所述轴承采用滚珠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美工源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美工源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57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蛇型冷凝管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铝合金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