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隧道薄壁中隔墙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0545.0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7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封露;叶振辉;金安;姚磊;刘录刚;侯长喜;邹皓;沈晓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隧道 薄壁 隔墙 混凝土 浇筑 模板 台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隧道薄壁中隔墙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台车。一种用于隧道薄壁中隔墙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台车,所述模板台车包括相连接的门架总成和模板总成,门架总成和模板总成均由相互对称的左右两部分组成,左门架总成、左模板总成、右模板总成、右门架总成依次相互连接构成模板台车,门架总成与模板总成之间通过丝杠相连,左模板总成和右模板总成之间通过对拉杆相连;所述左门架总成与所述右门架总成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用于隧道薄壁中隔墙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隧道薄壁中隔墙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台车。
背景技术
中隔墙是隧道内的重要结构物,它的作用是将隧道整个断面分割为左右两部分,形成双向交通,在城际轨道交通的隧道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它一般是在隧道衬砌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现浇施工。中隔墙多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用脚手架支模或模板台车进行施工。采用脚手架支模时,施工过程中安装、拆卸工程量大,模板位置调整不方便,影响施工进度,故多采用模板台车施工。
目前模板台车的门架多为三角形框架结构,由于此类结构内部空间狭小,没有足够的通车空间,中隔墙浇筑施工时车辆交通及材料运输不便,影响施工进度。为了改良这一状况,本专利提出一种矩形门架模板台车,门架内部空间大,可以通行车辆,避免了中隔墙混凝土浇筑对其它工序的干扰。此外,中隔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侧压力会导致模板台车变形、移位,影响中隔墙的施工质量,在本专利提出的模板台车中设置拉杆、水平支撑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用于隧道薄壁中隔墙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台车。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隧道薄壁中隔墙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台车,所述模板台车包括相连接的门架总成和模板总成,门架总成和模板总成均由相互对称的左右两部分组成,左门架总成、左模板总成、右模板总成、右门架总成依次相互连接构成模板台车,门架总成与模板总成之间通过丝杠相连,左模板总成和右模板总成之间通过对拉杆相连;所述左门架总成包括立柱、设于立柱上的横梁、和设于横梁上的桁架,横梁的外端面还设固定支座,所述模板台车工作时,固定支座与隧道壁相抵顶;所述左门架总成与所述右门架总成结构相同。
门架总成为整体结构的受力系统,用于承受模板总成受到的侧压力及模板总成的重力。根据力学分析,门架受到侧压力时,其横梁轴心位置所受力最大,所以将水平支撑固定在横梁轴心处。门架总成为矩形框架结构,解决中隔墙施工时交通及材料运输不便利的问题。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立柱包括多根靠近隧道壁的外立柱、和多根靠近模板总成的内立柱,外立柱之间和内立柱之间均等间隔设置,且外立柱与内立柱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横梁将外立柱与内立柱的上端相连形成一个框体,所述外立柱的底端和内立柱的底端均分别通过底梁相连;所述桁架包括多根外桁架、多根内桁架和多根水平桁架,外桁架之间和内桁架之间均等间隔设置,且外桁架与内桁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水平桁架将外桁架与内桁架的上端相连形成一个框体。
所述外桁架之间的间距、内桁架之间的间距、外立柱之间的间距、内立柱之间的间距均相同,外立柱与内立柱的高度相同,外桁架的高度低于内桁架的高度;所述外桁架和内桁架的底端固定于横梁上,内桁架靠近模板总成的一侧与内立柱靠近模板总成的一侧处于同一竖直线;所述外桁架与内桁架之间的距离小于外立柱与内立柱之间的距离。
所述水平桁架与外桁架之间、水平桁架与内桁架之间、外立柱与横梁之间、外立柱与底梁之间、内立柱与横梁之间、内立柱与底梁之间均设有加强板;所述外桁架与横梁之间还设有桁架斜支撑,该桁架斜支撑的一端固定于外桁架的外侧面且另一端固定于横梁的外端面;所述内立柱与横梁之间、外立柱与横梁之间均设有立柱斜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05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