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保护IGBT的内置于驱动IC的主动钳位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87757.3 | 申请日: | 2019-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6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罗寅;谭在超;丁国华;汤晓燕;张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苏州锴威特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7/20 | 分类号: | H02H7/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倩 |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保护 igbt 置于 驱动 ic 主动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保护IGBT的内置于驱动IC的主动钳位电路,包括驱动IC、设置于驱动IC内部的比较器、RS锁存器、与门、钳位二极管、主动钳位管,IGBT的栅极接驱动IC的驱动脚,IGBT的发射极接驱动IC的零电位脚,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接驱动IC的驱动脚,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接入基准电压信号,比较器的输出端接RS锁存器的R端,在RS锁存器的S端接入驱动信号,RS锁存器的Q输出端接与门的一个输入端,在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中接入驱动信号的反信号,与门的输出接主动钳位管的栅极,主动钳位管的漏极接驱动IC的驱动脚,主动钳位管的源极接驱动IC的负电源脚,钳位二极管串接在驱动IC的驱动脚和零电位脚之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GBT驱动芯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保护IGBT的驱动IC内置的主动钳位电路。
背景技术
IGBT集MOSFET和BJT的优点于一身,具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工作速度快、驱动简单等优点,又兼具BJT的饱和压降低、电流容量大、耐压高等优点。近年来,IGBT在大功率市场广泛被应用。
通常来说,IGBT的栅极-发射极驱动电压VGE的保证值为±20V,如果超出该范围,则可能损坏IGBT。在IGBT关断时,集电极电压会突然从低电压升至很高的电压,存在一个很大的dv/dt,然而栅极和集电极之间由于存在米勒电容,会在栅端感应出较高的毛刺电压,如前所述,若该电压超过20V,IGBT存在损坏风险。因此,在IGBT的驱动电路中需要设置栅压限幅电路。在应用上,通常的做法会在IGBT的栅极和发射极之间加钳位电路,且往往会并联一个电阻,用于消除聚集在栅极电容上的电荷,对应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
然而,这种做法虽然可避免IGBT的栅极-发射极之间过压所带来的风险,但是通过米勒电容耦合的电压却足以将IGBT再次开启,IGBT关断后由于其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很高,若IGBT再次开启的话,可能会导致IGBT过度发热损坏。应用上,为避免IGBT二次导通,通常的做法是采用负电源,如图2所示。虚线左侧为驱动IC,右侧为IGBT,电路中的P1、N1分别为驱动管和泄放管,VCC为驱动IC的正电源脚,OUT为驱动IC的驱动脚,VEE为驱动IC的负电源脚,GND为零电位脚。IGBT关断时,泄放管N1将OUT电压拉至负电位VEE,这时IGBT的集电极出现大的dv/dt,经过米勒电容耦合,OUT电压相对VEE可能上升了一定电压,但可能仍然低于GND的电压,IGBT并不能再次导通。
然而,由于市面上IGBT的种类繁多,不同的IGBT的米勒电容都有差异,应用时不可能针对不同的IGBT采用不同数值的负电源。这种方式虽能有效地避免IGBT的二次导通,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IGBT二次导通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保护IGBT的内置于驱动IC的主动钳位电路,该电路既可以防止IGBT的栅极-发射极电压过高,又能避免IGBT在关断期间的二次导通,可对IGBT实现有效可靠的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保护IGBT的内置于驱动IC的主动钳位电路,包括IGBT驱动IC、设置于IGBT驱动IC内部的比较器、RS锁存器、与门、钳位二极管、主动钳位管,驱动IC采用负电源设计,IGBT的栅极接驱动IC的驱动脚,IGBT的发射极接驱动IC的零电位脚,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接驱动IC的驱动脚,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接入基准电压信号,比较器的输出端接RS锁存器的R端,在RS锁存器的S端接入驱动信号,RS锁存器的Q输出端接与门的一个输入端,在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中接入驱动信号的反信号,与门的输出端接主动钳位管的栅极,主动钳位管的漏极接驱动IC的驱动脚,主动钳位管的源极接驱动IC的负电源脚,钳位二极管串接在驱动IC的驱动脚和零电位脚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苏州锴威特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苏州锴威特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877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牧场用养殖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备化学原料的硫磺破碎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