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组分竞争性吸附穿透曲线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87300.2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3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柳剑峰;刘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30/02;G01N25/20;G01N21/31;G01N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分 竞争性 吸附 穿透 曲线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组分竞争性吸附穿透曲线分析仪,包括:多组分竞争性吸附穿透曲线分析仪机箱,第一气源,第二气源,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第一四通阀,第一加热炉,试剂管,恒温水浴,冷凝管,第二四通阀,背压阀,六通阀,机械压力表,穿透柱,第二加热炉,吸收瓶,真空泵,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二三通电磁阀,热导检测器,气体混合器,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加热风扇,高温加热炉,石英穿透管。本多组分竞争性吸附穿透曲线分析仪将多种测试功能模块化集成,克服了传统测试吸附穿透曲线的仪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吸附剂多样性测试需求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吸附的仪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组分竞争性吸附穿透曲线分析仪。
背景技术
固定床反应器被普遍应用于工业催化、高纯气体制备、尾气处理等领域。发生在固定床上的物理吸附是吸附剂将多组份吸附质气体全部或有选择性地吸收从而实现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针对不同领域的应用吸附剂种类不同,例如活性炭对VOC气体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用于有机蒸汽的回收和空气净化;分子筛、MOF等带材料对特定气体具有显著选择性吸附,可用于空分、提纯等混合气体分离领域。
完整的理解发生在固定床上的吸附、脱附过程是吸附分离、工业催化等工业应用的关键所在,因此测定分离工艺合理比例的缩小的固定床反应器的穿透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测定穿透曲线的分析仪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吸附剂的多样性测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测定吸附穿透曲线的分析仪器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吸附剂多样性的测试需求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真空活化、有机蒸汽发生、微量高温测试、分光光度法测试等功能的多组分竞争性吸附穿透曲线分析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组分竞争性吸附穿透曲线分析仪,包括:多组分竞争性吸附穿透曲线分析仪机箱,第一气源,第二气源,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第一四通阀,第一加热炉,试剂管,恒温水浴,冷凝管,第二四通阀,背压阀,六通阀,机械压力表,穿透柱,第二加热炉,吸收瓶,真空泵,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二三通电磁阀,热导检测器,气体混合器,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加热风扇,高温加热炉,石英穿透管。
所述第一气源、第二气源、吸收瓶、真空泵、第一三通电磁阀置于多组分竞争性吸附穿透曲线分析仪机箱外部;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第一四通阀、第一加热炉、试剂管、恒温水浴、冷凝管、第二四通阀、背压阀、六通阀、机械压力表、穿透柱、第二加热炉、第二三通电磁阀、热导检测器、气体混合器、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加热风扇置于多组分竞争性吸附穿透曲线分析仪机箱内部。
所述第一气源的出气口与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进气口连接,第二气源的出气口与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进气口连接;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的出气口与气体混合器的进气口连接,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的出气口与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四通阀与气体混合器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试剂管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四通阀连接,所述试剂管的出气口与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冷凝管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四通阀连接。所述试剂管置于所述第一加热炉的加热腔内,所述冷凝管置于所述恒温水浴内。
所述气体混合器的出气口与第二四通阀连接,第二四通阀与六通阀连接,穿透柱的底部气口与六通阀连接,机械压力表固定设置在穿透柱的底部气口与六通阀连接的气路上;穿透柱的顶部气口与第二三通电磁阀连接,第二三通电磁阀与六通阀连接,同时第二三通电磁阀与第一三通电磁阀连接;第一三通电磁阀分别与吸收瓶和真空泵连接。
所述第二四通阀与所述背压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背压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热导检测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热导检测器的出气口排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873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