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极片粘结性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85368.7 | 申请日: | 2019-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7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赖信华;高峰;张要枫;白宗亮;李博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银隆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 代理公司: | 广东朗乾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闫有幸 |
| 地址: | 6114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粘结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粘结性测试装置,包括电子天平、胶带以及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包括水平台面,待测试的电池极片固定贴设在水平台面上,电池极片未涂覆活性物质的一面与水平台面贴合;胶带的一端具有粘性的一面平整地粘贴在所述电池极片上;测试人员通过在胶带上施加拉力,拉动胶带从电池极片上脱离;所述电子天平用于称取所述电池极片贴设在所述水平台面之前的重量以及所述电池极片在所述胶带完全脱离之后的重量;本实用新型通过称取电池极片测试前以及测试后的重量差值,判断电池极粘结性,解决采用拉力法只是拉走粘结性好的电池极片表面部分活性物质,导致测试得到的粘附力小,造成测试人员误判电池极片粘结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极片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片粘结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钛酸锂电池领域,涂覆后的正负极极片经过烘干处理,活性物质被粘结剂固定在集流体上。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锂电池的电性能及安全性能;如果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粘结强度不够,在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物质会从集流体上脱离,轻则引起电芯低容、内阻大、循环寿命低等异常,重则引起电芯内部短路,自身发热甚至爆炸。
目前行业内主要通过测试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附力大小来测试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性,而测试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主要有拉力法。
公告号为CN101241065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的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粘附力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极片上具有活性物质的一面用快干胶粘贴在拉伸件上,极片的另一面用快干胶粘贴在固定件上,快干胶固化后,以拉伸角度θ牵引拉伸件,记录拉伸件脱离时拉力F。但是,由于钛酸锂电池极片上涂覆的活性物质是层状结构,所以采用上述测试方法测试时,拉伸件在脱离时,可能只是带走了活性物质表面很薄的一层,并不是极片上的全部活性物质,所以拉力F的数值可能不大,导致测试人员错误地认为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粘附效果不好,但是实际上由于大部分的活性物质并没有被拉走,所以,此时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粘附效果应该是很好,而不是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池极片粘结性测试装置,解决采用拉力法只是拉走粘结性好的电池极片表面部分活性物质,导致测试得到的粘附力小,造成测试人员误判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粘结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极片粘结性测试装置,包括电子天平、胶带以及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包括水平台面,待测试的电池极片固定贴设在所述水平台面上,所述电池极片涂覆有活性物质的一面背对所述水平台面,另一面与所述水平台面贴合;所述胶带只有一面具有粘性;所述胶带的一端具有粘性的一面平整地粘贴在所述电池极片上,该端为固定段,另一端为自由段;测试人员通过在胶带自由段施加与胶带固定段呈锐角的拉力,拉动胶带从电池极片上脱离;
所述电子天平用于称取所述电池极片贴设在所述水平台面之前的重量以及所述电池极片在所述胶带完全脱离之后的重量;所述电池极片贴设在所述水平台面之前的重量与所述电池极片在所述胶带完全脱离之后的重量的差值越小,所述电池极片的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粘结性越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称取电池极片贴设在水平台面之前以及电池极片在胶带完全脱离之后的重量差值,判断电池极片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粘结性,根据重量差值越小,电池极片的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粘结性越好,重量差值越大,电池极片的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粘结性越差,解决采用拉力法只是拉走粘结性好的电池极片表面部分活性物质,导致测试得到的粘附力小,造成测试人员误判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粘结性差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极片粘结性测试装置还包括剥离夹具;所述胶带自由段被所述剥离夹具夹紧。
本实用新型通过剥离夹具夹住胶带自由段,便于固定夹胶带,且使胶带受力更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银隆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银隆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85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瓶盖生产用成型装置
- 下一篇:车架拼装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