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驾驶位脚垫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85048.1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1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超 |
主分类号: | B60N3/04 | 分类号: | B60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驾驶 脚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驾驶位脚垫。包括脚垫本体,脚垫本体包括位于中部的脚垫基层,在脚垫基层的上方设有脚垫面层,在脚垫基层的下方设有毡毛层;在脚垫本体的四周沿外轮廓设有包边;在脚垫本体上还设有垫片,垫片的外轮廓与脚垫面层熔合连接,垫片的中部在多条经线和多条纬线的位置与脚垫面层熔合连接,垫片未与脚垫面层熔合连接的部分形成多个凸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整体性好、无开线脱落及螺丝脱落问题、防滑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驾驶位脚垫。
背景技术
汽车驾驶位脚垫是汽车内部的重要用品之一,通过在汽车内设置脚垫,达到吸水、吸尘、去污、隔音、保护原车主机垫等效果。另一方面,汽车驾驶位脚垫也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人们开车时以及乘车时脚踩在脚垫上能感受到舒适。脚垫一般设置在驾驶位、副驾驶位以及后座前方的位置,其中驾驶位的脚垫由于使用时间长、踩踏频度高而最为关键,其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使用的效果以及舒适度。
现有的驾驶位脚垫一般包括脚垫本体,考虑到驾驶员开车时右脚的后脚掌及脚后跟在频繁踩踏刹车踏板、油门踏板时对脚垫本体产生持续的摩擦作用,因此为了对相关位置进行保护,通常在该位置设置一块保护片,用于承受频繁的踩踏和摩擦作用,提升脚垫的使用寿命。现有产品中的保护板一般为橡胶片或者金属板,橡胶片一般采用缝合连接的方式与脚垫本体固定连接(缝合位置包括边缘以及中部),金属板一般采用螺丝等与脚垫本体固定连接。其中,橡胶片的安装方式存在缝合部位易开线、缝合线外露易磨损断线等问题,金属板的安装方式存在螺丝松动脱落、螺丝孔渗水、面板较光滑等问题。因此需要对驾驶位脚垫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上述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整体性好、无开线脱落及螺丝脱落问题、防滑效果好的汽车驾驶位脚垫。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驾驶位脚垫包括脚垫本体,脚垫本体包括位于中部的脚垫基层,在脚垫基层的上方设有脚垫面层,在脚垫基层的下方设有毡毛层;在脚垫本体的四周沿外轮廓设有包边;在脚垫本体上还设有垫片,垫片的外轮廓与脚垫面层熔合连接,垫片的中部在多条经线和多条纬线的位置与脚垫面层熔合连接,垫片未与脚垫面层熔合连接的部分形成多个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汽车驾驶位脚垫,与现有的驾驶位脚垫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垫片与脚垫本体之间在边缘处以及中部多个经线、纬线位置处熔合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橡胶片形式的垫片缝合安装时导致的缝合部位开线、缝合线外露易磨损断线等问题以及金属板形式的垫片螺栓安装时导致的螺丝松动脱落、螺丝孔渗水等问题,令本驾驶位脚垫在寿命周期内状态稳定,不易发生损坏。由于垫片与脚垫本体之间是熔合连接的,因此与缝合连接以及螺栓连接方式相比,具有易于加工、易于一次性成型的优点,加工成型后整体性好。另一方面,由于垫片安装后在中部形成多个凸起,因此驾驶员右脚的脚跟部位(鞋后跟部位)在踩踏刹车踏板、油门踏板时能够嵌入凸起之间,相当于有了一定的支撑,因此防滑效果好,提升驾驶的安全性。
优选地:在脚垫本体的前部右侧设有前部右缺口,在脚垫本体的前部中部设有前部中缺口将脚垫本体的前侧分为前部左片和前部中片。
优选地:在脚垫本体的后部左侧设有后部左缺口,在后部左缺口的外角处设有金属材质的左底角护角,在脚垫本体后部的右底角位置设有金属材质的右底角护角。
优选地:左底角护角和右底角护角两者均采用螺栓与脚垫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包边与脚垫本体采用缝合线缝合连接。
优选地:垫片选取为皮革材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超,未经马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850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