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定位零点位置的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84310.0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2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孙于舒;李秀萍;李清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15 | 分类号: | A61B5/0215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黄素萍 |
地址: | 310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定位 零点 位置 测量 心静 脉压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定位零点位置的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工具,包括卡位组件、等分伸缩组件、卡位板组件和测量组件;所述卡位组件、测量组件和卡位板组件分别连接在等分伸缩组件上;卡位组件和卡位板组件所在的平面相平行,并且卡位组件和卡位板组件位于等分伸缩组件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卡合在患者身体上的能够快速定位零点位置并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工具,该工具能快速定位零点位置,并定位准确;从而能准确迅速的测量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并且该工具一人可操作,方便快捷,缩短了测量时间,还能够大幅减少护理量。此外,该工具可折叠,方便携带及放置。以及该工具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辅助装置,涉及一种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工具,特别是能单独操作,快速定位零点的位置,并方便、准确的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测量中心静脉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操作之一,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或上下腔静脉内靠近右心房的压力,可以显示机体对容量负荷的实际承受能力,对容量负荷的不足或过量,以及心功能不全等均有极好的提示作用,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在测量中心静脉压时,需要利用中心静脉置管来实现,中心静脉置管是通过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将中心静脉导管远端置于上腔静脉接近右心房的开口处,静脉导管的近端用于静脉输液等操作。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的远端在右心房处,测量其压力即可获得中心静脉压。临床上,一般只对已经进行了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测量中心静脉压。传统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为:将一根不小于60cm的延长管前端连接三通,使用注射器连接在延长管后端并注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注满延长管及三通后将三通连接到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近端,关闭三通。在患者平卧位状态下,将将靠近三通部分的延长管水平置于患者零点位置,其余部分折弯向上并垂直于水平线,同时持刻度尺的0cm处于零点位置,向上垂直于水平线并紧贴延长管,此时将注射器移除,打开三通,延长管内生理盐水会因压力差倒流入血管内,直至延长管内生理盐水的压力与中心静脉压压力相等。在延长管内生理盐水液平面稳定后,呼气末时(即患者一口气呼出快结束时)通过刻度尺读取延长管的生理盐水液面高度,此时生理盐水的液面高度所代表的压力即为中心静脉压,其单位为厘米水柱。其中,零点位置位于患者背部向上2/3处水平面与第四肋间所在的垂直面的交叉线上,通常将零点位置选在该交叉线与人体外表面相交处,或者选择交叉线上与人体外表面邻近处的一点作为零点位置。
现在的这种测量方法存在三个问题:1、患者背部向上2/3处和第四肋由人员通过经验来定位,不同操作人员之间零点定位的差异很大,零点位置的定位较难,从而导致中心静脉压的测量不准确;2、该操作通常需要两名护士完成,即一人确定零点位置,并使延长管保持垂直;另一人负责注入生理盐水,并手扶刻度尺测量进行读数,操作较为费时费力;3、该过程中需要手持延长管及刻度尺,容易手持不稳定而导致读数不准。
目前临床上有改进的中心静脉压测量专利,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改进了零点定位装置,如申请号为CN201420105100.6,CN201520262061.5,此种专利未改进读数环节;第二种改进了测量时的读数环节,如申请号为 CN201320711564.7,CN201420546298.1,CN201410068279.7,CN201520262061.5, CN201520277534.9等,此种专利未改进零点定位环节;第三种对零点定位装置和测量读数环节均进行了改进,如CN201420105100.6,但需要压力转换器、电脑、三个三通道旋阀等,使用成本较高。
因此,现阶段需要既能方便、快捷、准确的定位零点位置,又能固定测压管路,方便读数,同时减少护理的工作量,而且成本低的中心静脉压测量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测量中心静脉压时,能快速准确的定位零点位置,并准确的测量中心静脉压,同时节省人力,减少护理的工作量,提供一种与现有量测工具完全不同的快速定位零点的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84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水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入料的助剂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