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骶髂关节的新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8546.3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0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峰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王伟霞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关节 新型 钢板 螺钉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骶髂关节的新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骶髂外侧钢板和空心锁定螺钉,所述骶髂固定钢板的上端与骶1椎体对应处设有骶1螺钉孔;所述骶髂固定钢板的下端与骶2椎体对应处设有骶2螺钉孔;所述骶1螺钉孔和所述骶2螺钉孔的开孔方向呈一定角度非平行分布;所述骶1螺钉孔和所述骶2螺钉孔均设有一个或者多个。本实用新型内固定装置可实现钢板与螺钉锁定结合,相对比原来的单纯螺钉固定,可以明显增加内固定的把持力,提高其抗旋转、抗剪切能力,维持固定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骶髂关节的新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骨盆是一个由前位和后环组成的环状结构,其中前、后环分别提供了30%和70%的稳定性,骶髂关节是骨盆后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分离超过0.5cm时就会影响到骨盆环的稳定性。而随着交通、国内工业的高速发展,骶髂关节脱位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传统上常采用保守治疗,但是该方法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概率较高,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患者残疾。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已成为一种临床共识。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包括后路骶骨棒固定、骶髂前方钢板内固定、后路骶髂螺钉内固定以及后侧张力带接骨板等。但是它们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影响了其临床广泛应用。
临床实践证实:骶髂螺钉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优点,是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非常有效的办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医用前景,但是由于该方法存在螺钉的位置不理想的几率,可能存在损伤髂血管、腰髂干、椎管等结构的风险,从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对于骶髂关节脱位的老年人,其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骨质把持力弱等问题,这就容易造成固定后的螺钉退出、切割、脱落等现象的发生。近年来,部分临床医生在认识到传统经骶1植入单枚骶髂关节的诸多问题后,开始开展了经骶2的骶髂关节螺钉,但这两枚螺钉只是孤立固定,不能形成有效组合以增强内固定的效果,也不能解决患者早期下地康复锻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骶髂关节的新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装置,该装置能有效提高螺钉的抗剪切、抗旋转性能,提高固定稳固性,固定后的螺钉不易发生退出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骶髂关节的新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骶髂固定钢板和空心锁定螺钉,所述骶髂固定钢板的上端与骶1椎体对应处设有骶1螺钉孔;所述骶髂固定钢板的下端与骶2椎体对应处设有骶2螺钉孔,所述骶1螺钉孔和所述骶2螺钉孔的开孔方向呈一定角度且非平行分布;所述骶1螺钉孔和所述骶2螺钉孔均设有一个或者多个。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骶髂固定钢板为与髂骨外侧相适应的解剖型。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空心锁定螺钉的尾端与所述骶1螺钉孔、所述骶2螺钉孔内均对应设有螺纹。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骶髂固定钢板为钛质骶髂固定钢板,所述空心锁定螺钉为钛质空心锁定螺钉。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骶1螺钉孔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骶2螺钉孔的直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骶1螺钉孔设有3个;分别为第一骶1螺钉孔和位于所述第一骶1螺钉孔两侧的第二骶1螺钉孔;所述骶2螺钉孔设有3个;分别为第一骶2螺钉孔和位于所述第一骶2螺钉孔两侧的第二骶2螺钉孔。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骶1螺钉孔的直径为4.5-6.5mm,所述第二骶1螺钉孔的直径为3.5-4.5mm;所述第一骶2螺钉孔的直径为3.5-4.5mm;所述第二骶2螺钉孔的直径为2.5-3.5mm;所述空心锁定螺钉的长度为25-90mm;所述空心锁定螺钉的直径为2.5-6.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峰,未经李海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8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