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77357.4 | 申请日: | 2019-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8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强;周操;马亚超;张文琳;谢豆;朱晶;伍家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10/43 | 分类号: | E21B10/4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弧 抛物线 新型 齿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主要由齿柱、齿顶、第二圆弧面、抛物面、第一圆弧面组成;齿形结构剖面图齿顶的轨迹主要由圆弧一、抛物线、圆弧二、圆弧三组成,圆弧一与抛物线相切,抛物线与圆弧二相切,圆弧二与圆弧三相切;合金齿在物探钻头工作时,既有竖直方向上的冲击作用,又有圆周方向上的刮削作用;合金齿顶端采用球形齿的结构,合金齿的球形齿部分在钻头的冲击作用下,进行冲击破岩,在冲击作用的同时,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以及抛物面在旋转的作用之下刮削岩石。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软硬交错地层中钻头破岩效率低,减少钻头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属于油气钻井勘探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勘探的开发不断深入,我国地质勘探钻井环境也愈加恶劣,钻井难度不断加大,对钻井工具的要求也随之增加。目前国内钻井勘探的物探钻头的牙齿主要采用球形齿或者锥形齿,球形齿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在钻井过程中不易折断,但是不利于牙齿侵深,主要适用于硬地层;锥形齿在钻井过程中牙齿易侵入岩层破碎岩石,但锥形齿容易折断,主要适用于软地层。
然而对于软硬交错的地层,要求物探钻头的牙齿有较好的刮削能力,以及一定的抗冲击能力。目前的球形齿和锥形齿难以同时满足以上情况,导致在钻遇软硬交错地层时钻头的钻进速度慢,钻井效率低。为了解决目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提高了物探钻头在软硬交错地层中的钻井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软硬交错地层中钻头破岩效率低,钻头损伤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主要由齿柱、齿顶、第二圆弧面、抛物面、第一圆弧面组成;齿形结构剖面图在齿顶处的轨迹主要由圆弧一、抛物线、圆弧二、圆弧三组成,圆弧一与抛物线相切,抛物线与圆弧二相切,圆弧二与圆弧三相切;所述第一圆弧面由圆弧一沿着圆周方向旋转形成;所述抛物面由抛物线沿着垂直于剖面的方向切割齿顶形成;所述第二圆弧面由圆弧二沿着抛物线在齿顶切割的边缘旋转形成。
所述圆弧一左端与齿柱的表面相切,上端与抛物线相切,其关系表达式为X2+(Y+R2)2=R22;所述抛物线上端与圆弧二相切,其关系式为A2Y-BX2=0;所述圆弧二右端与圆弧三相切,其关系表达式为(X-A-R1)2+(Y-B)2=R12;所述圆弧三为球形齿顶的剖面形成的圆弧,其关系式为(X-R3+R2)2+Y2=R32。
在坐标系下的圆弧-抛物线-圆弧齿形结构剖面图,所述的R1为圆弧二的半径;所述的R2为圆弧一的半径;所述的R3为圆弧三的半径;所述的A为抛物线和圆弧二的交点沿X方向的长度;所述的B为抛物线和圆弧二的交点沿Y方向的长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圆弧-抛物线-圆弧段刮削破岩,可以用于砂岩等软地层以及中软地层;2.球形冠部进行冲击破岩,可以用于较硬地层;3.圆弧-抛物线-圆弧以及球形冠部结合的新型齿形结构,提高了软硬交错地层中物探钻头的钻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弧-抛物线-圆弧的新型齿形结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73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库仓门自动保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收卷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