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肛门引流管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76580.7 | 申请日: | 201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4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琼;李嘉欣;周家铭;黄美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吴泽燊 |
| 地址: | 5106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肛门 引流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肛门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基体、防护部件、固定部件;所述基体粘贴在腿部上,所述防护部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所述防护部件设有一容纳肛门引流管穿过的通道,所述肛门引流管通过所述固定部件固定在所述通道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肛门引流管固定装置能便捷的将肛门引流管固定在腿部上,操作方便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肛门引流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腹部外科结肠、直肠手术后,通常肛门插管辅助排气及引流肠内的容物,一方面能防止术后感染、加快伤口愈合;另一方面是便于术后观察手术区内有无活动性出血或吻合处露出。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避免肛门引流管滑脱、移位,从而造成引流管弯折而影响引流管引流,临床上通常会对肛门引流管进行固定,在现有技术中,在病人完成手术后,护士在病人肛门插引流管后,会通过针线将引流管缝在覆膜上,同时使用胶布将覆膜粘贴在腿部上,从而实现肛门引流管的固定,但在将引流管缝在覆膜这一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针可能会扎到病人,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加重了病人的疼痛感,或者针可能会扎到肛门引流管,造成破裂,需要重新更换肛门引流管,从而给病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肛门引流管固定装置,其能便捷的将肛门引流管固定在腿部上,操作方便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肛门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基体、防护部件、固定部件;
所述基体粘贴在腿部上,所述防护部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所述防护部件设有一容纳肛门引流管穿过的通道,所述肛门引流管通过所述固定部件固定在所述通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体上设有两排开孔,所述防护部件为螺旋线圈,其内部空腔形成所述通道,所述螺旋线圈穿过所述开孔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件为棉线,肛门引流管通过所述棉线绑扎在所述通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件为扎带,肛门引流管通过所述扎带绑扎在所述通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件为卡扣件,其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螺旋线圈的第一收容通道,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肛门引流管的第二收容通道,使得所述螺旋线圈卡设在所述第一收容通道内,肛门引流管卡设在所述第二收容通道内,所述第一收容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收容通道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收容通道与所述第二收容通道相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体为水胶体辅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胶体辅料的厚度为1毫米-2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对病人进行插管之前,先将防护部件预先设置在基体上,在对病人进行插管之后,将肛门引流管穿过防护部件,同时采用固定部件将肛门引流管固定在防护部件内,无需采用传统方法将肛门引流管缝在覆膜上,不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安装方便快捷,此外防护部件还能对肛门引流管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由于病人动作幅度过大而压到肛门引流管,从而使得肛门引流管堵塞或者折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肛门引流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中固定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65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轧机机架在线修复装置
- 下一篇: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