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血针与持针器用后自动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4014.2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4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庆;石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彦斌;王晓庆 |
主分类号: | A61B50/36 | 分类号: | A61B50/36;A61B5/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言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9 | 代理人: | 余先同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安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血 器用 自动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血针与持针器用后自动分离装置,包括安装面板,安装面板的顶面连接设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的一端设有通孔,通孔向下贯穿安装面板;安装面板的底面设有旋拧机构,轴座分别安装于安装面板的左右两侧,丝杆设为双向螺纹杆,丝杆插入轴座内且与轴座转动连接,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上分别水平贯穿设有内螺纹;内螺纹分别与丝杆的左端和右端的螺纹配合;左安装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齿板,右安装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齿板,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上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二半圆孔;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转动连接;通孔和相对的第二半圆孔上下贯穿相通,通孔与持针器的安装端的外径配合,第二半圆孔与采血针的针座配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血针与持针器用后自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对病人的生化检验及临床化验的静脉采血方式均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包含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和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两大部分。如图1所示,一次性真空采血针100出厂前已进行了灭菌消毒,每个单支产品均有防护套进行密封包装,属于无菌类一次性医疗耗材;其外形结构为双向针101,中间为带有螺纹的针座102;持针器200为圆筒状结构,一端为安装端201,设有内螺纹(与采血针100的针座102相配合),另一端为开放型圆口,因为持针器200在进行血样采集时,不进入人体,因此该部件为可重复使用。目前持针器200和采血针100的分离方法都为手动操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医护人员取一带有上防护套301(一般制作成白色)和下防护套302(一般制作成绿色)的一次性采血针,双手同时拧动上下防护套,下防护套302脱落,采血针露出一端及针座,左手持仍套在采血针上的上防护套301,右手拿起已备好的持针器,将已裸露的采血针针头朝向持针器的安装端并且穿入安装端,将采血针针座102与持针器安装端201用力旋紧,旋紧后的持针器与采血针合为一体;
2、右手持带有持针器的采血针,将采血针上防护套301拽下,采血针即刻露出另一端,此时即可将此端刺入就诊者已消毒过的静脉进行血样采取;
3、采血完成后,将采血针拔出静脉,手持先前拽下的上防护套301套入针尖,双手拧动采血针与持针器,使得已经使用过的采血针与持针器分离,采血针放入医疗废物收纳箱,持针器则可用于下一次,可反复使用。
以上第三步,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也正是这一步的操作对医护人员最容易造成伤害!因此每一个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又需要与一个可重复用持针器配合,医护人员对每一位就诊人员采血工作完成后,需要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针与持针器分离掉,分离后的一次性采血针做医用垃圾处理,而持针器则可重复使用,用于下一位就诊患者,现有的分离方法全部采用手工方式,采用手工方式的后果是:经常发生将使用后的且带有血渍的一次性采血针刺入医护人员手指,具有很大的感染风险,且因手工操作是一个旋拧的动作,每天上百次的旋拧动作是医护人员腱鞘炎的主要成因,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对医疗机构改善就医环境形成掣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避免职业感染风险、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疗就医环境的采血针与持针器用后自动分离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彦斌;王晓庆,未经石彦斌;王晓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40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射频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点光源卡扣式面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