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水混合射流破土吸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73614.7 | 申请日: | 201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2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礼;向自立;徐杰;刘修成;管政霖;万火清;汤立;徐元孝;廖军;程茂林;华晓涛;魏春来;朱明清;李涛;涂同珩;方之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2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王莹 |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射流 破土 装置 | ||
1.一种气水混合射流破土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其为内部中空、封闭的立体结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与第一空压机的出气口连通;
输水管,其上端连通一带水箱的水泵的出水口,所述输水管的下端伸入所述第一壳体内部;
多个喷头,其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任一喷头包括第一内管体和套设于第一内管体外部的第一外管体,第一外管体的上端连通第一壳体的内部,第一内管体的上端伸入所述第一壳体,且任一第一内管体的上端连通所述输水管的下端;
吸泥导管,其上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方的排泥管连通,下端竖直向下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所述吸泥导管的下端面高于任一喷头的下端面;所述吸泥导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孔,且任一进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水混合射流破土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中空结构的第二壳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且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和底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不接触;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与第二空压机的出气口连通;任一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水混合射流破土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导管的下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锯齿凸块,所述吸泥导管的内部水平内接有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位于任一进气孔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水混合射流破土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的下端设有环形分流器,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面之间,所述环形分流器为内部中空的圆环状结构;所述输水管的下端与所述环形分流器的内部连通,任一第一内管体的上端与所述环形分流器的内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水混合射流破土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垫块,其均位于所述环形分流器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之间,任一垫块的上端与所述环形分流器的底部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内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水混合射流破土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进气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沿所述吸泥导管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任一进气孔沿所述吸泥导管的外部到内部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倾斜角度为4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水混合射流破土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喷头的侧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支管,任一支管的自由端倾斜向下延伸,支管包括第二内管体和套设在第二内管体外部的第二外管体,第二内管体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内管体连通,第二外管体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外管体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水混合射流破土吸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喷头以所述吸泥导管的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36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用轨道喷雾器
- 下一篇:一种预应力装配式UHPC车棚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