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加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2827.8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4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桑文剑;黄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一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7/04 | 分类号: | B65B37/04;B65B3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4 | 代理人: | 汪发成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料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料器,包括具有存料腔的料斗、加料板、振动电机、第一电动阀门、第二电动阀门和阀门开关电路;加料板倾斜安装在存料腔内且加料板的侧周与存料腔的内壁侧周相抵触;加料板的底部的四个角边竖直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弹簧,加料板通过弹簧固定在存料腔底壁上,振动电机固定在加料板的底壁上,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均安装在料斗上且第一电动阀门的出料口面积大于第二电动阀门的出料口面积,阀门开关电路用于控制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开闭。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手动放料导致打包后的粒料重量误差大等问题进行改进。本实用新型具有往打包箱中自动加料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和粒料重量误差小等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粒料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自动加料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多以粒料形式存在,且在完成成成品生产后通常都转入到一料斗进行存储,通常待打包出厂时再通过人工打开料斗进行放粒料到打包箱中,打包箱放在电子秤上进行称量,通常都是等待到粒料接近规定的重量后通过工作人员人工自行判定时间节点来关闭料斗的阀门,这样就会造成预留的阀门过大就会造成称量的粒料误差很大,预留的阀门过小造成粒料装包速率慢,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此,减小粒料打包的重量误差和提高产品质量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保证往打包箱中加料的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和粒料重量误差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加料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动放料导致打包后的粒料重量误差大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料器,包括:
料斗,所述料斗具有存料腔;
加料板,所述加料板倾斜安装在所述存料腔内且所述加料板的侧周与所述存料腔的内壁侧周相抵触;所述加料板的底部的四个角边竖直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弹簧,所述加料板通过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存料腔底壁上;
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加料板的底壁上;
所述料斗上分别安转有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的出料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电动阀门的出料口面积;
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阀门和所述第二电动阀门开闭的阀门开关电路,所述阀门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二电压比较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NPN管、第一PNP管、第二PNP管、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耦接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耦接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耦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NPN管的基极耦接,所述NPN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PNP管的基极耦接,所述NPN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耦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组串联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的电源输入端上;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耦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PNP管的基极耦接,所述NPN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PNP管的发射极均与一工作电源耦接,所述第二PNP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一PNP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耦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触点组串联在所述第二电动阀门的电源输入端上,所述第一PNP管的集电极接地。
优选地,为了能够保证结构简单且在一个基准电压源的情况下同时能提供第一基准电压和第二基准电压不同电压值的输入。所述自动加料器还包括基准电压回路,所述基准电压回路依次串联耦接有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一基准电压源,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源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耦接形成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耦接用于提供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五电阻耦接形成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耦接用于提供第二基准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一川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一川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2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外智能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市政用具有缓解人们疲劳功能的公共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