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背光源的背光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72515.7 | 申请日: | 201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4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袁锴;叶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创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郭堃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背光源 背光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背光源的背光板,包括底座,底座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开口的安装室,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背光源,安装室的底部两侧均分别铰接有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第二转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矩形框压板,矩形框压板和第一转板活动卡装,安装室的开口处活动卡装有背光板,且背光板的底部和矩形框压板紧密贴合,背光板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背光板的输入端和背光源电性连接,通过输入端对背光源的信号进行接收。本实用新型利用卡装背光板的方式代替螺栓固定的方式,方便后期对背光板进行更换和维护,大大降低更换和维护背光板的工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背光源的背光板。
背景技术
一种用于背光源的背光板,背光板是用来确保液晶显示屏背后发光的光源装置,因为液晶显示装置本身是透明的且不会发光,所以需要背光板来辅助。背光板的亮度、均匀度等一些指标对液晶显示屏的相关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背光板一般采用螺栓的方式固定在背光源的安装支架上,对背光板的维护和更换的步骤多,更换和维护背光板的工作强度大,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背光源的背光板,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背光源的背光板,为了方便对背光板进行更换和维护,降低更换和维护背光板的工作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背光源的背光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开口的安装室,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背光源,所述安装室的底部两侧均分别铰接有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矩形框压板,所述矩形框压板和第一转板活动卡装,所述安装室的开口处活动卡装有背光板,且背光板的底部和矩形框压板紧密贴合。
一种用于背光源的背光板,所述背光板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背光板的输入端和背光源电性连接,通过输入端对背光源的信号进行接收,再利用输出端对背光源的信号进行输出,所述安装室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垫板,且两个垫板的底部均和背光板的顶部紧密贴合,避免背光板在安装室内出现位置偏移的现象,所述安装室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铰链,两个铰链分别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固定连接,所述背光板的底部设有锡焊预留区,可以对背光板的程序进行更换,降低使用背光板的成本,所述安装室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横板,两个横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压紧弹簧,两个压紧弹簧的底部分别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提供压力,保证背光板位置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转板的一侧开设有卡装槽,所述矩形框压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侧延伸至卡装槽内并和卡装槽活动卡装,为了提高矩形框压板压合背光板的紧密性,提高背光板卡装的稳定性,所述卡装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竖轴,且竖轴上固定安装有触杆,且触杆的一侧和插杆的一侧紧密贴合,所述竖轴上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横杆,两个横杆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块,插杆的一侧开设有和卡块相匹配的卡槽,两个卡块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卡槽内并分别和两个卡槽活动卡装,提高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连接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光板可以通过设置的输入端对背光源的信号进行接收,再通过输出端对信号进行反射,将信号在液晶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在背光板上设置的锡焊预留区可以对背光板的程序进行更改,可以延展背光板的适用范围,降低使用成本;
通过设置的两个横板和两个压紧弹簧,压紧弹簧在初始状态时可以将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紧密的卡合在一起,再通过设置的两个垫板可以确保背光板卡装的稳定性,非人力作用下,背光板的位置不会偏移,当向相反的方向拉动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时,两个压紧弹簧发生形变,可以很方便的完成背光板和安装室的分离,利用卡装背光板的方式代替螺栓固定的方式,方便后期对背光板进行更换和维护,大大降低更换和维护背光板的工作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创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创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2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沼液余热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易于清理异物和消毒的病理科取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