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缝合钳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0411.2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49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翠斌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缝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缝合钳,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第一钳臂的首端与第二钳臂的首端通过销轴铰接,使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构成夹持缝针的钳嘴,第一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钳环,第二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能够紧贴人手大鱼际肌的弧形掌托,在弧形掌托首端的第二钳臂上还固定连接套设拇指的钳环;第一钳头与钳环之间的第一钳臂的外侧还设置有线轴,线轴为中空圆柱体,线轴上套装有转套,线轴的另一端通过橡胶塞封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合钳,手持过程中不易疲劳,持针稳定性好,能够提高缝合力量;在缝合时不会出现放线过程的问题,不会妨碍医生的操作,方便快捷缝针且不会对患者伤口造成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缝合钳。
背景技术
缝合钳是医疗上常用的医疗器械,尤其是外科的必备工具,主要由钳柄、钳环、钳齿扣合件等组成,实际使用中,主要有指套法、掌指法和掌握法三种方法来手缝合钳;其中的掌握法,在实际手术操作中,因在缝合打结的环节中,容易改变缝合针的方向,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因而作为手缝合钳的主要方法;
掌握法,也叫一把抓或满把握法,即用手掌握拿缝合钳,具体为钳环紧贴大鱼际肌,拇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压在钳柄上并拢起固定作用,食指压在缝合钳前部近轴节处,利用拇指及大鱼肌和掌指关节活动推展,张合缝合钳的柄环上的钳齿扣合件及控制缝合钳的张口大小来持针。
但是,在实际手术操作中采用掌握法手缝合钳具备如下缺陷:不符合人体力学及人体工程学原理,手易疲劳;2、持钳不稳,缝合力量不足,尤其是反缝时不易着力;3、因大鱼际肌在缝合钳上没有着力点,限制了手缝合钳的灵活使用;
此外,现有缝合钳在夹针时,经常出现缝合线从线轴到缝合针拉伸过长,使医生进行缝合时很不方便,且容易造成患者伤口的再次损伤,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合钳,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手持过程中不易疲劳,持针稳定性好,能够提高缝合力量;在缝合时不会出现放线过程的问题,不会妨碍医生的操作,方便快捷缝针且不会对患者伤口造成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合钳,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设置于第一钳臂的首端,所述第二钳头设置于第二钳臂的首端,所述第一钳臂的首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首端通过销轴铰接,使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构成夹持缝针的钳嘴,所述第一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钳环,所述第二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能够紧贴人手大鱼际肌的弧形掌托,在所述弧形掌托首端的所述第二钳臂上还固定连接套设拇指的钳环,所述第二钳臂的尾端内侧设置钳齿,所述第一钳臂的尾端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钳齿相对应的钳齿扣合齿;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钳环之间的所述第一钳臂的外侧还设置有线轴,所述线轴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线轴上套装有转套,所述线轴的另一端通过橡胶塞封堵。
优选地,所述第一钳头上还镶嵌有一照明光源,所述第一钳臂上嵌有光源开关和电池仓,所述照明光源通过导线与所述光源开关和电池仓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线在所述第一钳臂的臂体内走线。
优选地,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三个所述钳环的直径由所述第一钳臂的首端到尾端依次变小。
优选地,所述弧形掌托和所述钳环上分别设置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弧形掌托贴紧大鱼际肌的一侧上设置多个透气通孔。
优选地,所述橡胶塞的外端设有凸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钳臂与所述第一钳头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钳臂与所述第二钳头一体成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翠斌,未经陈翠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04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泥浆分离设备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调味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