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封签锁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69995.1 | 申请日: | 2019-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1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柳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天佑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39/00 | 分类号: | E05B39/00;E05B45/06;E05B65/52;B65D90/5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林栋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封签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集装箱封签锁,包括锁杆和锁头,还包括电性连接的RFID主板和报警导线,所述锁杆的一端与所述锁头相互锁紧,锁杆的另一端设有所述RFID主板,所述报警导线设于所述锁杆上。解锁时锁杆与报警导线同时被剪断,RFID主板负责获取和储存集装箱封签锁的相关数据,通过识别RFID主板上的信息,便于准确判断集装箱封签锁的有效性,保障由集装箱封签锁封存的货物安全,同时降低清点获取耗散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领域,尤其涉及集装箱封签锁。
背景技术
传统的防伪标签通常是使用条形码、二维码或普通电子标签,实现了每个封锁物体的唯一性,然而,该类防伪标签依然存在如下问题:基于条形码、二维码标识的加封,是基于光学技术的产品,需要通过光学才能有效识读;基于普通电子标签的加封,由于带防伪标签的加封在封锁前后均能进行标识读取,因而不能有效防止人为地打开并复原。每当封闭物体转移到另一处,在不能确认封闭物体在运输转移过程中是否被开启过的前提下,单纯读取电子标签就不能确定封闭物体内的物品与转移前的物品是否一致。因此,每当封闭物体(如集装箱)转移到新的地方,都要打开包装重新清点、确认,无疑加大人力轻点成本,削弱了电子标签的识别功能,转移交接效率将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的集装箱封签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集装箱封签锁,包括锁杆和锁头,还包括电性连接的RFID主板和报警导线,所述锁杆的一端与所述锁头相互锁紧,锁杆的另一端设有所述RFID主板,所述报警导线设于所述锁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RFID主板内设有处理器芯片和射频芯片,所述处理器芯片与射频芯片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导线与所述处理器芯片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芯片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导线缠绕于所述锁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导线设于所述锁杆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锁头上设有凸起,所述锁杆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锁头呈U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锁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锁止臂、连接臂和第二锁止臂,所述第一锁止臂与第二锁止臂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锁杆的一端锁止于第一锁止臂上,锁杆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锁止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止臂上设有容置腔,锁杆的一端锁止于所述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解锁时锁杆与报警导线同时被剪断,RFID主板负责获取和储存集装箱封签锁的相关数据,通过识别RFID主板上的信息,便于准确判断集装箱封签锁的有效性,保障由集装箱封签锁封存的货物安全,同时降低清点获取耗散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装箱封签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装箱封签锁的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装箱封签锁的电路图。
标号说明:
1、锁杆;
2、锁头;
21、第一锁止臂;
22、连接臂;
23、第二锁止臂;
3、RFID主板;
4、报警导线;
5、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天佑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天佑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99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飞机舱门开合的旋转机构
- 下一篇:电势模拟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