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均式强对流型空间加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69554.1 | 申请日: | 201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1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崔祜林;杨慧雯;綦非牧;张大龙;何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鸭绿江敏感元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 |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 代理人: | 徐枫燕 | 
| 地址: | 118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均式强 对流 空间 加热器 | ||
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均式强对流型空间加热器,由导热金属同一断面结构长度方向整体挤压制成,其断面延伸结构包括热源安装腔、导热部和固定安装部,导热部与热源安装腔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体,将包围空间分割为若干镂空换热对流通道,导热部的导热基板上的翼片形成若干导流槽排布。本技术方案除增大以传导、辐射为主要的散热面外,更加注重和强化本空间加热器在电气设备内封闭空间内对流热扩散能力,为电气设备提供高效的、全方位防潮侵入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器,尤其涉及为电机等电气设备密闭空间的防潮湿、防结露的加热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电机、室外电控柜、风力发电电机柜等电气设备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状况较为复杂,若环境温度低或湿度大,电气设备由运行至停机后,其封闭小环境温度变化大,就容易受潮、结露、结霜,易被侵蚀,导致电气绝缘性能下降,进而会引发电气设备故障,甚至烧毁,或者发生设备腐蚀,或出现过冷起动。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在电机、电控柜、风力发电电机柜等电气设备中增设电加热器,使密闭空间内有高于外部5℃左右的温度,避免电气设备因潮湿、结露、结霜的侵蚀影响电气绝缘性能,保证电气设备的工作安全和可靠性能。现有的电机类防潮加热器主要有U型管加热器、编织加热带、硅胶加热带、金属加热带等。这些加热器产品虽结构简单,但普遍存在产品外观质量不高,更为关键的是其产生的热量主要集中于加热器的周边,而电气设备整体空间因热量温升分布极不均匀,难以达到整体防潮、维持设备运行环境温度稳定、确保绝缘性能的技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已有电气设备加热器传热效率较低、难以使电气设备的封闭空间全面、高效热传递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与热传导、辐射相结合、强化对流、提高热传递效率、有效抵御潮气侵入的均式强对流型空间加热器。
本专利申请提供的均式强对流型空间加热器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均式强对流型空间加热器,由导热金属同一断面结构长度方向整体挤压制成,其断面延伸结构包括热源安装腔、导热部和固定安装部,导热部包围热源安装腔,导热部与热源安装腔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体,支撑体将热源安装腔与导热部之间的包围空间分割为若干镂空换热对流通道,导热部是由导热基板和在导热基板上向外延伸的翼片排布形成若干导流槽的热导流构件。
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撑体包括热源安装腔上下的主支撑体和向导热基板远端延伸的传导支撑体。其中主支撑体穿过导热基板、成为导热部的之一翼片。
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技术手段,导热部为左右两半对称结构,每半部的导热基板为长方半框,由左、右分别固定接合在热源安装腔上下的左右主支撑体上,左右包围热源安装腔。
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技术手段,翼片或主支撑体相对槽底高度与翼片或主支撑体间距之比不低于5。
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固定安装部为以热源安装腔为对称中心的安装支架组装孔;所述的组装孔上设有圆周角不大于90°的开放口。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均式强对流型空间加热器技术方案,改变了以往点式加热或线式加热方式,其整体结构设计为三维空间加热体,除增强以热传导、热辐射为主要热传递方式的效率外,更加注重和强化对流方式,产生的热动力效应,“自主”的将热源热量向电气设备的相对封闭空间全方位对流扩散,提高热对流扩散能力,加热器热量全方位高效耦合、均匀分布,克服过热温度点的出现,对电气设备实施全方位防潮保护,保证其可靠、稳定的绝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组装后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鸭绿江敏感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丹东鸭绿江敏感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95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