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4643.7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3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洁无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4 | 分类号: | B60L53/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杨淑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 充电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利兹线、束线端子、PCB板;束线端子包括:束线部和压接部,束线部包括:中空的束线本体、自束线部本体一端延伸而出的压线端、自束线部本体另一端延伸而出的连接端,束线部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为同向弯曲设置的弧形面,束线部本体通过连接端与压接部相连接,利兹线依次穿过束线部和压接部,利兹线被束线部所束缚,且利兹线自压接部端部的多个开口伸出形成多个压接端,PCB板上开设有多个压接口,压接端通过压接方式与对应的压接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中束线端子与PCB板通过压接方式直接连接,其在满足连接可靠性的同时,还具有实现工艺简单、对于设备需求较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应对环境问题的现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动汽车采用高能密度电池组作为动力源,利用清洁能源实现电能转换。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主要依靠充电桩,并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充电,然而有线充电的方式便利性以及通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现有的电动汽车可采用无线充电系统进行充电。
无线充电的关键技术包括接收和发射,而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与端子的连接起到能量传递的作用。因此,需要将线圈中的能量传递到PCB,所以利兹线端子和PCB连接的可靠性尤为重要。因此,针对如何提高二者连接的可靠性,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利兹线、束线端子、PCB板;
所述束线端子包括:束线部和压接部,所述束线部包括:中空的束线本体、自所述束线部本体一端延伸而出的上下相对设置的压线端、自所述束线部本体另一端延伸而出的喇叭形的连接端,所述束线部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为同向弯曲设置的弧形面,所述束线部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压接部相连接,且所述束线部与压接部内部贯通设置,所述利兹线依次穿过所述束线部和压接部,所述利兹线被所述束线部所束缚,且所述利兹线自所述压接部端部的多个开口伸出形成多个压接端,所述PCB板上开设有多个压接口,所述压接端通过压接方式与对应的压接口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的改进,所述束线部和压接部为一体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的改进,所述压线端为分别自所述束线部本体一端上下两个端面延伸而出的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的改进,所述压接端的横向截面为适于压接的矩形,所述压接口为适于与所述压接端过盈配合并与其保持外接的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的改进,所述压接部中还设置有适于所述利兹线自所述压接部端部的多个开口伸出的走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的改进,所述束线端子与PCB板之间的角度为90°或者1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线充电的连接结构中束线端子与PCB板通过压接方式直接连接,其在满足连接可靠性的同时,还具有实现工艺简单、对于设备需求较低的优点,且能够克服焊接等连接方式容易造成利兹线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洁无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安洁无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46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