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架举升和轮缘称重复合轨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3232.6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9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丁子全;刘争平;蒋杰;刘志勇;赵留辉;段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4 | 分类号: | G01G19/04;B66F7/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架 轮缘 称重 复合 轨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架举升和轮缘称重复合轨道结构,包括轨道钢轨中线内侧的称重轨和外侧的转向架举升梁,均纵向布置,转向架举升梁处于最低端时车辆车轮负载完全由称重轨承载;称重轨和转向架举升梁横向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架车机转向架举升梁和称重轨不能并排在同一段轨道上的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装置的地坑架车机可实现与单车称重台的整合,落成作业完成后的车辆不移动位置即可完成车辆称重及调整作业,减少了场地占用,而且减少车辆转运,节省作业时间,提高了新造和检修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新造或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架举升和轮缘称重复合轨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新造或高级修轨道交通车辆在落成工位完成向架的安装后,由人工推或牵引车牵拉至单车称重工位。在落成工位,车辆转向架的举升采用地坑架车机的举升梁托举车辆踏面,而在单车称重工位,车辆通过车轮踏面与称重轨接触,将车轮的负载通过称重轨的称重传感器转变为电信号传递给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两个设备都是通过转向架车轮踏面支撑车体,举升梁和称重轨不能并排在同一段轨道上,因此无法将两个设备整合成为一个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架举升和轮缘称重复合轨道结构,实现举升梁和称重轨并排在同一段轨道,可将地坑架车机和单车称重台两个设备整合成一套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转向架举升和轮缘称重复合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轨道钢轨中线内侧的称重轨和外侧的转向架举升梁,均纵向布置,转向架举升梁处于最低端时车辆车轮负载完全由称重轨承载;
称重轨和转向架举升梁横向具有间隙。
称重轨纵向前后均设置有过渡轨。
称重轨的正下方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每件称重轨下方安装有三个称重传感器。
称重轨轨面设置有凹槽,车辆车轮内侧位于凹槽内。
转向架举升梁下方纵向两端设置有举升架。
称重轨长度小于转向架举升梁下方举升柱之间的内侧距。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架车机转向架举升梁和称重轨不能并排在同一段轨道上的问题,采用本发明结构装置的地坑架车机可实现与单车称重台的整合,落成作业完成后的车辆不移动位置即可完成车辆称重及调整作业,减少了场地占用,而且减少车辆转运,节省作业时间,提高了新造和检修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举升梁与称重轨放大图。
图5是转向架举升机构组成图。
图中,1-转向架举升梁,2-称重轨,3-过渡轨;
11-举升架,12-电机,13-轴承,14-举升座,15-丝杠,1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架举升和轮缘称重复合轨道结构,包括轨道钢轨中线内侧的称重轨2和外侧的转向架举升梁1,均纵向布置,转向架举升梁1处于最低端时车辆车轮负载完全由称重轨2承载,且车辆车轮通过时,车轮踏面不与转向架举升梁1接触;称重轨2和转向架举升梁1横向具有间隙,相互独立,转向架举升梁1的上下移动不与称重轨2干涉,实现在一段轨道上完成车辆转向架举升和车辆称重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3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