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的处理和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3114.5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9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叶;祝建中;徐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C02F9/06;C02F101/30;C02F101/20;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绵 城市 雨水 处理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的处理和收集装置,包括生态砖、过滤层、沟槽和反应器,生态砖的下方依次设有过滤层和沟槽,沟槽与反应器的进水口相通,反应器的顶端设有封盖,封盖的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倒置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绝缘接头与螺旋轴固定连接,螺旋轴的四周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螺旋轴的下方设有呈V形结构的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将反应器的内腔分为反应室和储水室,反应室位于储水室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将初期雨水中含有的不同污染物,氮磷、有机物重金属等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电极转移并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附着于电极前面或者转化为其他无害物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的处理和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染的加重,导致初期雨水水质很差,包含大气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甚至含有重金属、有机质等污染物。这时就需要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才能加以回收利用。且如果对初期雨水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的处理和收集装置,净化处理雨水,进而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解决现有的初期雨水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环境的进一步污染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的处理和收集装置,包括生态砖、过滤层、沟槽和反应器,所述生态砖的下方依次设有过滤层和沟槽,所述沟槽与反应器的进水口相通,所述反应器的顶端设有封盖,所述封盖的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倒置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绝缘接头与螺旋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轴的四周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螺旋轴的下方设有呈V形结构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将反应器的内腔分为反应室和储水室,所述反应室位于储水室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四周侧壁与反应器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陶粒层、砂砾层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铺设在沟槽上。三层过滤,初步将雨水中的颗粒杂质等进行过滤。
进一步的,所述封盖上设有加药孔,所述加药孔与反应器的内腔相通。加药孔可以投加絮凝剂等药剂,提升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室的侧壁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设有电磁阀,所述储水室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水压感应器。当储水室内水压达到一定压力时,开启出水口上的电磁阀,将雨水排出进行收集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叶片的螺距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负极通过导线与螺旋轴相连接,蓄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线与反应器的侧壁相连接。将初期雨水中含有的不同污染物,氮磷、有机物重金属等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电极转移并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附着于电极前面或者转化为其他无害物质。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的内外表面均涂覆有惰性涂层。惰性涂层可避免反应器损耗。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初期雨水流经该装置时,先通过地面上的生态砖下渗,再依次通过陶粒层、砂砾层和第二过滤网,到达沟槽后进入反应器,反应器接通蓄电池,初期雨水中含有的不同污染物,氮磷、有机物重金属等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电极转移并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附着于电极前面或者转化为其他无害物质;最后经过第一过滤网进一步去除于水中的悬浮物质以及在反应中生成的絮体和沉淀物,进入储水室,当储水室内水压达到一定压力时,开启出水口上的电磁阀,将雨水排出进行收集利用,极大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减轻了城市用水负担。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未经河海大学;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3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缸轴套压机
- 下一篇:波动、翻身型防褥疮气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