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造电机端盖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2950.1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8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罗智骁;张志聪;王冠仁;李晶;陈泉开;吴玲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丰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詹宇鹏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电机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造电机端盖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定位孔,上型,横浇道块;所述下模包括定位柱,下型,内浇道块,直浇道;所述上模放置于下模上,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上型和下型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内浇道块为梯形块,斜腰形成内浇道,型腔与内浇道相通;所述横浇道块为圆弧形金属块,横浇道块直浇道之间形成横浇道;横浇道与直浇道相通,横浇道与内浇道相通;本实用新型绕过横浇道后通过四个内浇道直接进入型腔内,可以更快速的注满型腔,避免了铸件容易产生出现缩孔、缩松、针孔及夹渣等铸造缺陷,有效的降低了废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电机端盖的模具。
背景技术
铝合金的重力铸造中,一般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金属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系统进入型腔,自下而上地平稳充型,利于排气和撇渣,但型腔的热分布不合理,在多数情况下,还增加了集渣包取代横浇道,致使金属液流经的路线太长,热损失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现有制作电机端盖就是采用底注式浇注、切向进水进行浇铸,即通过上模和下模组成型腔,将金属液泵入浇口,浇铸液绕着型腔外围进行浇铸,金属液流径的路线长,而且电机端盖具有多个高脚,金属液流动时会被高脚阻挡而降低流速,导致金属液填满型腔的时间更长,铸件容易产生出现缩孔、缩松、针孔及夹渣等铸造缺陷,造成废品率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减少金属液填满型腔时间的一种制造电机端盖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造电机端盖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定位孔,上型,横浇道块;所述下模包括定位柱,下型,内浇道块,直浇道;所述上模放置于下模上,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上型和下型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内浇道块为梯形块,斜腰形成内浇道,型腔与内浇道相通;所述横浇道块为圆弧形金属块,横浇道块直浇道之间形成横浇道;横浇道与直浇道相通,横浇道与内浇道相通。
优选的,所述内浇道块为四块,等距分布于型腔3及弧形横浇道块13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相对于现在的切向进水,本实用新型流动时无需绕着型腔外围进行浇铸,金属液流径的路线缩短;也不经过电机端盖的多个高脚,避免了被高脚阻挡而降低流速;而是绕过横浇道后通过四个内浇道直接进入型腔内,可以更快速的注满型腔,避免了铸件容易产生出现缩孔、缩松、针孔及夹渣等铸造缺陷,有效的降低了废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水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制造电机端盖的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
所述上模1包括定位孔11,上型12,横浇道块13。
所述下模2包括定位柱21,下型22,内浇道块23,直浇道24。
对准三个定位孔11和对应的定位柱21,将所述上模1放置于下模2上,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可通过直浇道24泵入金属液体;所述上型12和下型22之间形成型腔3。
所述四块内浇道块23为梯形块,斜腰形成内浇道5,等距分布于型腔3及弧形横浇道块13之间;型腔3与四个内浇道5相通。
所述横浇道块13为圆弧形金属块,横浇道块13直浇道24之间形成横浇道4;横浇道4与直浇道24相通,横浇道4与四个内浇道5 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丰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丰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29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车载充电机的电压转换电路及开关电源
- 下一篇:一种矿业搅拌用给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