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铆点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2206.1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7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攻城;陈德斌;汪玉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浩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5/10 | 分类号: | B21F15/10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铆点模具,其中,包括主体、铜带以及铜丝,主体包括上模、冲压装置以及下模,下模上设有与铜带适配的第一通道以及与铜丝适配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从下模底端伸入至第一通道内,冲压装置将上模与下模贴合形成冲压、铆点;本实用新型加工方便、简单、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点模具。
背景技术
在开关按钮中,通过按钮驱动导电片连接,形成开关的通断。为了保证导电片与动触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常都在导电片上铆接触点。但是现有的导电片的铆点工具都是先将导电片冲压成型,然后再通过另外一台设备进行铆点。采用此种结构设置,使得整体加工的效率不高,无法实现快速铆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铆点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铆点模具,其中,包括主体、铜带以及铜丝,主体包括上模、冲压装置以及下模,下模上设有与铜带适配的第一通道以及与铜丝适配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从下模底端伸入至第一通道内,冲压装置将上模与下模贴合形成冲压、铆点。
采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设置,首先通电通过第一通道进入至模具内,通过冲压,形成导电片上的铆压孔,进一步,铜丝从底部伸入至铆压孔内,再次进行铆压,形成铆点工序。相对于现有技术,此模具将冲压与铆点两个功能结合,即从模具出的导电片带有铆点,十分方便、效率高。
其中,下模上设有冲压孔、折弯孔以及铆压孔,铜带依次穿过冲压孔、折弯孔以及铆压孔,上模上设有与冲压孔、折弯孔、铆压孔对应的冲头。
通过冲压、折弯、铆点,形成加工工序,即冲头冲压一次,铜带移动一个工位,实现一个个步骤。
其中,下模上设有下料孔,下料孔贯穿下模,上模上设有与下料孔适配的下料冲头。
下料孔的设置,直接将导电片从铜带上冲下,使得下料孔出来的导电片即为带铆点的导电片。
其中,还包括铜丝切断机构,铜丝切断机构将铜丝切断。
铜丝切断机构的设置,在铆压进行前,先将铜丝与整体分离,冲压形成铆点。
其中,铜丝切断机构包括滑块以及滑轨,滑块在滑轨上移动与下模配合实现铜丝切断。
滑块在滑轨上滑动,使得铜丝切断,切断后的铜丝一端从铆压孔穿出,另一端与滑块相抵,然后形成铆点。
其中,还包括铜带驱动机构,铜带通过驱动机构在第一通道上滑动。
铜带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铜带可以自动进行送料,更加方便。
其中,还包括铜丝驱动机构,铜丝驱动机构驱动铜丝向上运动。
铜丝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铜丝可以自动进行送料,更加方便。
其中,第一通道一端上设有进料端,另一端上设有废料出料端。
由于铜带的设置,铜带通过进料端进入至模具内,通过模具内部冲压,使得导电片铆点成型,铆点完成的导电片直接通过下料孔下料,而铜带上的废料从废料出料端伸出,实现废料收集。
其中,上模上设有与进料端适配的导向面。
导向面的设置,使得铜带进入更加方便。
其中,铜丝的数量为两个。
由于导电片上有两个铆点,故通过两卷铜丝送料,使得加工更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浩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市浩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2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