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割圈绒布的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8034.0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6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广 |
主分类号: | D06C13/08 | 分类号: | D06C13/08;D06C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枫;周应勋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绒布 生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割圈绒布的生产系统,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支撑板、依次设于所述机架上方的多组割圈装置及多组抓毛装置;所述割圈装置包括跨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支撑架及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勾刀组件,所述勾刀组件用于将毛圈割开;所述抓毛装置包括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上的转轴、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毛针圈及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毛针圈包括固定轴套及设于所述固定轴套上的起毛针,所述起毛针与固定轴套卡接,所述起毛针设有多组片状凸起,所述片状凸起的末端为锯齿状凸起。实施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割圈绒布的绒毛量,提高割圈绒布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割圈绒布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割圈绒布是针织面料的品种。织造时,织物上的部分纱线上呈现为线圈并停留在织物的表面,即为割圈绒布。可分为单面毛圈与双面毛圈。割圈绒布通常较厚,其毛圈部分可容纳更多空气,因此具有保暖性,多用于秋冬季服饰用品。
通过割开毛圈的方式可以提高绒毛量,使手感更柔软,保暖性能更好。现有的技术中一般通过割开毛圈,即将毛圈一分为二,形成两根绒线。但现有技术中形成的绒线量较少,难以进一步地提升割圈绒布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割圈绒布的生产系统,可提高割圈绒布的绒毛量,提高割圈绒布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割圈绒布的生产系统,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支撑板、依次设于所述机架上方的多组割圈装置及多组抓毛装置;
所述割圈装置包括跨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支撑架及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勾刀组件,所述勾刀组件用于将毛圈割开;
所述抓毛装置包括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上的转轴、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毛针圈及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毛针圈包括固定轴套及设于所述固定轴套上的起毛针,所述起毛针与固定轴套卡接,所述起毛针设有多组片状凸起,所述片状凸起的末端为锯齿状凸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抓毛装置设有初抓毛装置及二次抓毛装置,所述初抓毛装置及二次抓毛装置之间具有高度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二次抓毛装置的起毛针的锯齿状凸起的间距小于所述初抓毛装置的起毛针的锯齿状凸起的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勾刀组件包括用于勾起毛圈钩针及用于隔断毛圈的刀片,所述刀片设于两个所述钩针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架包括活动部及固定部,所述活动部用于连接多组钩针,所述活动部的上方设有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固定端与机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自由端与支撑架连接,以带动所述钩针升降;
所述固定部与机架连接,所述固定部用于连接多组刀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钩针与活动部可拆卸连接,所述钩针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7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刀片与固定部固定,且所述刀片沿水平方向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压条,所述压条设于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压条上设有第二升降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为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自由端与压条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的末端设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中心轴连接第二电机。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广,未经田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8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