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堵塞水源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6784.4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4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闫雨田;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北方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5B30/02;F25B41/00;F25B41/06;B01D4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吴锦德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水源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堵塞水源热泵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水源循环管路,所述水源循环管路导热连接热泵机组的热源侧,所述热泵机组的使用侧导热连接用热循环管路,在所述水源循环管路与所述热泵机组连接的上游处安装有除砂过滤设备,所述用热循环管路上连通有可视液体缓冲箱;以解决常见水源热泵系统中,系统的循环管道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堵塞水源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水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或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胡泊),或者是利用人工再生水源(工业废水、地热尾水等)的即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同一系统可实现三大功能: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和提供日常生活热水。
与锅炉(电、燃料)供热系统相比,水源热泵具有明显的优势。锅炉供热只能将90~98%的电能或70~90%的燃料内能转化为热量,供用户使用,因此水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能量。
但是在常见的水源热泵系统中的抽水管路中,作为热源的水大多都是直接从地表以下抽入的地下水,这样抽入的水中会出现大量的杂质,同时在系统用热部分中循环的温度介质(用于导温的液体)时常会存在因为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杂质的问题,从而造成管路堵塞或者管内压力增大,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水源热泵系统,以解决常见水源热泵系统中,系统的循环管道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防堵塞水源热泵系统,包括水源循环管路,所述水源循环管路导热连接热泵机组的热源侧,所述热泵机组的使用侧导热连接用热循环管路,在所述水源循环管路与所述热泵机组连接的上游处安装有除砂过滤设备,所述用热循环管路上连通有可视液体缓冲箱。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源循环管路沿着水源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水段、换热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液段安装有旋流除砂器,所述进水段以及所述出水段安装有动力泵。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段是螺旋管道,所述换热段缠绕在所述热泵机组的热源侧管道表面并相互导热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水源循环管路的表面覆盖安装有保温层,所述热泵机组的热交换管路的表面同样安装有保温层。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热泵机组的热源侧与使用侧之间的热交换管路上安装有压缩机和膨胀阀。
更进一步的,所述用热循环管路上通过隔流连通管连通有缓冲箱。
更进一步的,所属隔流连通管包括外管体,所述外管体的内腔竖直安装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侧面与所述外管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分流板的一端伸入所述用热循环管,且所述分流板的伸入端所述用热循环管路内,并将其隔断。
本实用新型与常见的水源热泵系统相比,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通过在水源循环管路上连通一个除砂过滤设备,利用除砂设备对水源循环管道中的水流也就是抽入利用的地下水进行过滤,利用旋流除砂器有效的减少水源循环管路中的因杂事造成管路堵塞的情况出现;
2、再通过在用热循环管路上连通一个可视液体缓冲箱,这里的可视缓冲箱可以是安装有可视窗的箱体也可以是用透明材质制成的箱体,这样通过观察可视液体缓冲箱内的液体浑浊情况,就能够有效的判断在用热循环管路中的液体杂事产生的情况,从而能够准确的根据水的浑浊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液态媒介,从而防止用热循环管路中的液态媒介由于杂质过多而造成用热循环管路堵塞的情况出现。
3、将水源循环管路的换热段设置为螺旋状的管道,同时让水源循环管路的换热段围绕在热泵机组的热源侧管道的表面,这样增加前述换热段与热泵机组的热源侧管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热泵机组对水源热量的吸收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北方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北方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67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