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极内嵌式无刷直流电机转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56494.X | 申请日: | 2019-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3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尹凌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润豪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 代理公司: | 32269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安纪平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极单元 磁槽 排布 无刷直流电机 本实用新型 转子 转子铁芯 径向式 内嵌式 永磁体 二极 漏磁 转轴 中心对称 第一极 隔磁桥 磁铁 甩出 破碎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二极内嵌式无刷直流电机转子,包括转轴和套设在转轴上的转子铁芯,转子铁芯上设有第一磁极单元、第二磁极单元,及用于减少第一磁极单元与第二磁极单元之间漏磁的第一隔磁桥,第一磁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径向式排布的第一磁槽,每个第一磁槽内设有第一极永磁体,所述第二磁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径向式排布的第二磁槽,每个所述第二磁槽内设有第二极永磁体,所述第二磁槽与第一磁槽对应设置且呈中心对称排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极内嵌式无刷直流电机转子具有减少漏磁并避免磁铁甩出破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刷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二极内嵌式无刷直流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利用电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将灰尘等杂物吸入集尘袋中的清洁电器。吸尘器电风机是吸尘器的核心部件,由两部分构成,电机部分与风机部分,由于吸尘器电风机对转速要求很高,因此,常规的吸尘器电风机一般使用有刷电机,其转速通常在在2万~4万转之间,其转速虽然可满足吸尘器电风机的要求,但是有刷电机的换向器磨损快,寿命短,噪音大,性能低。无刷直流电机相对有刷电机由于取消了电刷换向而使用电子换向,转速可以达到6万转到10万转,寿命达到2000小时以上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噪音。
无刷直流电机转子包括转轴,及设于转轴上的钕铁硼磁环,转子高速旋转时钕铁硼磁环受到极大的离心力,钕铁硼磁环存在碎裂脱离转轴的风险。为使钕铁硼磁环紧固于转轴上,通常在钕铁硼磁环外圆周面上套设不导磁的金属环,然而转子高速旋转时高频变化的磁场会在金属环内产生极大的涡流损耗,使得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效率降低,及温度升高,并且容易导致磁环退磁。另外,传统的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上存在漏磁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减少漏磁并避免磁铁甩出破碎的二极内嵌式无刷直流电机转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极内嵌式无刷直流电机转子,包括转轴和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上设有第一磁极单元、第二磁极单元,及用于减少第一磁极单元与第二磁极单元之间漏磁的第一隔磁桥,所述第一磁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径向式排布的第一磁槽,每个第一磁槽内设有第一极永磁体,所述第二磁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径向式排布的第二磁槽,每个所述第二磁槽内设有第二极永磁体,所述第二磁槽与第一磁槽对应设置且呈中心对称排布。
优选地,相邻的第一极永磁体与第二极永磁体之间设置所述第一隔磁桥,且所述第一隔磁桥靠近所述转子铁芯的边缘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磁桥为形成在转子铁芯边缘处的圆形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极永磁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隔磁桥,所述第二极永磁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隔磁桥。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槽和第二磁槽的数量均为M个,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槽和第二磁槽均为矩形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极永磁体通过胶粘或焊接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磁槽内,所述第二极永磁体通过胶粘或焊接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磁槽内。
优选地,所述转子铁芯具有外圆面,靠近所述第一隔磁桥的外圆面向内凹陷形成有降低齿槽力矩的凹弧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第一永磁体嵌入至第一磁槽内,及将第二永磁体嵌入第二磁槽内,一方面减少了制作磁极所需材料的用量,另一方面可避免电机转子高速旋转时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被甩出而破碎的问题,提高了电机转子的机械结构强度,使其更适合高速运行。
(2)通过设置第一隔磁桥、第二隔磁桥及第三隔磁桥,有效减少了第一磁极单元与第二磁极单元之间、第一极永磁体之间,及第二极永磁体之间的漏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润豪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润豪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64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