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氧气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0657.3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2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梅;李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氧气 面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氧气面罩,包括面罩、下颌位调节机构、脸颊位调节机构、鼻翼位调节机构和耳后防护机构,所述下颌位调节机构包括下颌外垫片,所述下颌外垫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下颌内垫片,所述下颌外垫片的底部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片连接轴,所述面罩的下颌位置上表面且位于限位片连接轴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通过下颌位调节机构、脸颊位调节机构和鼻翼位调节机构的设计,使得在鼻翼,脸颊,下颌部等面部边缘位置可根据患者脸型来塑形,与患者脸部充分贴合,避免漏气情况的发生,且材质软,避免形成器具性压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氧气面罩。
背景技术
氧气面罩提供了一个可以把呼吸需要的氧气从储罐中转入到人体肺部的方法。主要有医用氧气面罩、航空氧气面罩以及航空乘客使用的氧气面罩等种类,对于治疗疾病、保护乘客及飞行员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氧气面罩主要由塑料,有机硅,或橡胶制成,主要供呼吸困难、缺氧病人输氧用。氧气面罩是由面罩、贮氧袋、T型三通、输氧导管以及固定构件组成在使用时,将氧气直接注入贮氧袋内,然后将面罩置于患者面部,密闭口鼻。使用固定构件将面罩固定于患者头部,进行吸氧,然而市面上各种放入氧气面罩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8436207 U所公开的一种氧气面罩,虽实现了提高重症病人吸氧的安全性,但是并未解决氧气面罩为塑料的,在使用时,通过两根弹力绳扣在耳后来固定。在医疗过程中,若是需要用到氧气面罩,一般都是因为患者病情严重,血氧饱和度低,需要通过氧气面罩进行供氧,然而现有的普通塑料氧气面罩不仅材质较硬,且并不适合每个病人的脸型,有的氧气面罩的大小也不合适,经常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氧气面罩与患者面部和鼻翼部位不贴合导致氧气泄漏严重,不仅浪费了氧资源,且未能达到有效吸氧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病情的发展,且氧气面罩边缘较硬,在与脸颊贴附压迫时容易形成器具性压疮,另外,氧气面罩通过普通固定塑料绳勒在耳后,也容易造成耳后皮肤损伤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氧气面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氧气面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氧气面罩为塑料的,在使用时,通过两根弹力绳扣在耳后来固定。在医疗过程中,若是需要用到氧气面罩,一般都是因为患者病情严重,血氧饱和度低,需要通过氧气面罩进行供氧,然而现有的普通塑料氧气面罩不仅材质较硬,且并不适合每个病人的脸型,有的氧气面罩的大小也不合适,经常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氧气面罩与患者面部和鼻翼部位不贴合导致氧气泄漏严重,不仅浪费了氧资源,且未能达到有效吸氧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病情的发展,且氧气面罩边缘较硬,在与脸颊贴附压迫时容易形成器具性压疮,另外,氧气面罩通过普通固定塑料绳勒在耳后,也容易造成耳后皮肤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氧气面罩,包括面罩、下颌位调节机构、脸颊位调节机构、鼻翼位调节机构和耳后防护机构,所述下颌位调节机构包括下颌外垫片,所述下颌外垫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下颌内垫片,所述下颌外垫片的底部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片连接轴,所述面罩的下颌位置上表面且位于限位片连接轴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且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顶端与限位片连接轴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脸颊位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缓冲槽,所述第二缓冲槽开设于面罩的脸颊位置内侧表面,所述第二缓冲槽的内部分布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脸颊垫片,所述脸颊垫片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条孔,所述脸颊垫片的外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条块,且相邻的所述脸颊垫片通过第一限位条孔和限位条块滑动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鼻翼位调节机构包括鼻翼垫片,所述鼻翼垫片固定连接于面罩的鼻翼位置内侧表面,所述面罩的外表面与鼻翼垫片相对处设置有鼻扣,且所述鼻扣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调位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0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型肛管引流袋
- 下一篇:一种集热槽镜架装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