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锅鸭头锅的防烫锅圈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9421.8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3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一品渝香饮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10 | 分类号: | A23L5/10;A23L1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锅鸭头锅 防烫锅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锅鸭头烹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干锅鸭头锅的防烫锅圈,包括壳体和一体连接在壳体底边的底座,壳体为一体成型的塑料圆锥台壳,底座上开设有用于承接壳体外壁流下的汤汁的集流槽。本实用新型底座支撑在餐桌上,增大了锅圈的支撑面积,使锅圈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塑料的壳体将干锅鸭头锅套在其内,使锅身未全部裸露在外,从而实现防烫的作用;同时集流槽可以承接锅身流下的汤汁,利于锅具及餐桌的清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锅鸭头烹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干锅鸭头锅的防烫锅圈。
背景技术
干锅鸭头因其去湿开胃,四季可食、理气、舒血、滋补且健康美味而深受大众喜爱。干锅鸭头在食用时需要实时对锅进行加热,从而使锅内卤制好的鸭头卤味得以散发,提高食用者的食用体验。
目前,干锅鸭头食用时,锅放在电磁炉上,锅身直接裸露在外,持续被加热的锅身温度较高,容易烫伤食用者;在食用者反复从锅中夹取食物时,容易带动锅具移动,即存在烫伤食用者的危险,又使锅具偏离电磁炉而影响锅内食物的口味;并且夹取食物时从锅中带出的汤汁一旦流到锅身外壁上就会顺着向下流至电磁炉或餐桌上,不利于锅具、餐具及餐桌等的清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锅鸭头锅的防烫锅圈,其具有防烫的效果,同时可以承接锅身流下的汤汁,利于锅具及餐桌等的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干锅鸭头锅的防烫锅圈,包括壳体和一体连接在壳体底边的底座,壳体为一体成型的塑料圆锥台壳,底座上开设有用于承接壳体外壁流下的汤汁的集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与底座是一体成型的塑料圆锥台壳,用来套住干锅鸭头锅,防止食用者误碰到锅身或夹取食物时由于锅体移动而被烫伤。塑料的导热系数比金属小,所以壳体本身的热量不会太高,进一步保障了食用者的安全。当汤汁沿着锅边沿留下时,会进入集流槽,不会流到电磁炉或者餐桌,方便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座上于集流槽远离壳体的一侧一体连接有挡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集流槽的容量,从而可以阻挡汤汁从集流槽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壳体的下部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气口,所述通气口是由所述壳体的底面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面方向上凹形成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壳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壳体的散热速度,进一步减少了壳体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壳体的顶端开设有两个以壳体的中心轴为对称轴的凹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干锅鸭头锅的两个锅把对应放在凹口处,使得干锅鸭头锅在壳体的放置变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个凹口的底面上均一体设置有撑锅台,所述撑锅台位于所述凹口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干锅鸭头锅与壳体时,可以一手施力于干锅鸭头锅,一手施力于撑锅台,使得锅拿出的过程变的更加简单易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撑锅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磨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手与撑锅台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施力在撑锅台时手滑,使得分离壳体与干锅鸭头锅变得更为顺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底座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底座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底座与接触面的摩擦力,使其不容易滑动,进一步保障了食用者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壳体的外壁上涂覆有凸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一品渝香饮食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一品渝香饮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94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腐型混凝土储藏罐
- 下一篇:一种鸭头卤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