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支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48992.X | 申请日: | 2019-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6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兵;王孝平;陈家骐;雷团结;段涛;曹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03;E02D5/16;E02D19/06;B01D35/02;B01D29/56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于婉萍;金贝贝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基坑内的多个依次相连的板桩,且相邻的板桩之间通过固定单元相连,板桩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板桩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板桩围成的空间分为上腔和下腔,且隔板中部设置有集水控制阀,排水泵一端通过管道与下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中基坑支护装置使用性能不佳的不足,通过固定装置将多个板状分别依次相连且固定,有效防止其倾倒,且还设置有集水控制阀一方面提醒用户及时排水,另一方面可以自行分离过滤泥沙,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且有助于保护环境,使用性能明显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基坑支护有多种方式,譬如高压旋喷桩、钻孔灌注桩、槽钢钢板桩等,高压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的方式不能重复利用,对于一些小型的基坑支护,成本与效率及实用性上不成正比,所以设计一种适用小型基坑支护的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基坑开挖期间,地下水控制也属于基坑支护的一部分,所以控水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对基坑支护的结构设计优化形式各种各样,但行业内仍需要更为丰富多样的结构设计,对基坑支护使用性能提升的追求始终未曾停止。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11948572,发明创造名称为:基坑加固支护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基坑加固支护装置,包括设置于基坑两端侧壁处的板桩和支撑于板桩之间的组合支撑部;组合支撑部包括设于所述板桩上的滑移式卡槽、设于滑移式卡槽上的围檩,以及设于两个围檩之间用于支撑的横撑。分段式设计,可使基坑加固支护装置整体因地制宜单独施工;可多坑段同时施工,分段组装;可在不同地质环境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选择不同成本的基坑加固支护装置,更好地做到控制成本。围檩纵向可进行滑移,安装过程简便快速,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在板桩上预留的螺栓孔位,组合支撑部插销式连接固定在板桩上,辅以钢丝绳加固围檩,增大了施工的安全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0506933,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机构,包括板桩位于基坑底面以上且面向基坑内的一面上设置有集水腔,集水腔底部具有斜面,集水腔中设置有一圈的限位环,限位环中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设有弹力件,弹力件一端与安装孔的底部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分隔板,分隔板将集水腔上下分隔成上腔与下腔,集水腔的顶部连接有与集水腔内部连通的真空泵,下腔上设有连通集水腔内部的排水阀,板桩与基坑四壁紧贴的一面上设置有贯穿板桩两侧的集水孔,集水腔的顶部还开设有连通孔,相邻的板桩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加固结构,该申请案具有通过将土层中的水抽出减少土层含水量进而减少板桩受到的侧向压力,通过加固结构将相邻的板桩连接在一起,增强了板桩的支撑强度的效果。以上申请案均不失为对基坑支护结构的探索优化,但仍具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基坑支护装置使用性能不佳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装置将多个板状分别依次相连且固定,有效防止其倾倒,且还设置有集水控制阀一方面提醒用户及时排水,另一方面可以自行分离过滤泥沙,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且有助于保护环境,使用性能明显提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包括设置于基坑内的多个依次相连的板桩,且相邻的板桩之间通过固定单元相连,板桩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板桩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板桩围成的空间分为上腔和下腔,且隔板中部设置有集水控制阀,排水泵一端通过管道与下腔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89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极耳支架、电池模组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防溅型混凝土搅拌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