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咖啡制作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6633.0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2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惟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惟骁 |
主分类号: | A47J31/42 | 分类号: | A47J31/42;A47J42/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04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咖啡 制作 器具 | ||
一种便携式咖啡制作器具,包括:研磨机构和与之相连的杯体;所述的研磨机构包括:磨具和与之活动连接的圆锥形结构的研磨腔,其中:研磨腔一端与磨具相套接且另一端位于杯体内。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精简且功能完备,能够直接通过柱形结构的杯体实现咖啡豆的研磨、冲泡和引用,方便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生活用品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便携式咖啡制作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咖啡制作器具中涉及冲泡以及磨制咖啡豆部分的机构结构较为复杂且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9363513A,公开了一种自动磨豆咖啡机,滤网内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带磨豆刀片的刀片连接件,但该装置结构复杂、功能单一且空间占用较大。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6261470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压力咖啡机,包括加热杯体、压力机、磨豆器以及驱动器,但该装置通过螺杆加压,其轴向尺寸较大且通过旋转机械加压的结构对杯体耐压性有较高要求,难以满足实际便携方便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便携式咖啡制作器具,结构设计精简且功能完备,能够直接通过柱形结构的杯体实现咖啡豆的研磨、冲泡和引用,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研磨机构和与之相连的杯体。
所述的研磨机构包括:磨具和与之活动连接的圆锥形结构的研磨腔,其中:研磨腔一端与磨具相套接且另一端位于杯体内。
所述的磨具包括:刀座和转动设置于刀座上的刀片,其中:刀座与研磨腔活动连接,刀片位于研磨腔内。
所述的杯体包括饮用腔和储水腔,其中:饮用腔的一端与研磨机构相连,储水腔与饮用腔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研磨机构示意图;
图3为磨具示意图;
图4为储水腔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示意图示意图;
图中:a为研磨处理状态,b为冲泡处理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便携式咖啡制作器具,其中包含:研磨机构1和与之相连的杯体2。
所述的研磨机构1包括:磨具3和与之活动连接的研磨腔4,其中:研磨腔3一端与磨具4相套接且另一端位于杯体2内。
所述的研磨腔4为圆锥形结构以便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即在研磨过程中圆锥形结构与杯体2的空间重叠。
如图2所示,所述的研磨腔4为网罩结构,优选该网罩内设有凸棱11以进一步提高研磨过程中颗粒的运动轨迹,从而缩短研磨时间。
所述的凸棱11为2~6条,其均布于研磨腔4内部且为倾斜设置,优选凸棱11的倾斜方向与刀片6转动方向相同,使得颗粒能够以图2中虚线所示颗粒运动,从而增加颗粒与刀片6的接触概率,缩短研磨时间。
所述的凸棱11为金属或纸质。
所述的研磨腔4为单层金属网罩、多层金属网罩或过滤纸网罩。
所述的金属网罩的孔隙12为0.1~2mm。
所述的磨具3包括:刀座5和转动设置于刀座5上的刀片6,其中:刀座5与研磨腔4活动连接,刀片6位于研磨腔4内。
所述的刀座5与研磨腔4上对应设有匹配的螺纹以实现活动连接,优选该螺纹设置于研磨腔4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惟骁,未经王惟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6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脚踏式可升降地脚
- 下一篇:一种比热容演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