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4697.7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9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葛义学;武立权;汪永安;张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B60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秧机 车轮 防泥轮辙 消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包括后车轮、固定盘和轮轴,所述固定盘共两组固定设置在后车轮的两侧面中间位置处,所述轮轴穿过固定盘和后车轮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固定盘的斜侧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一号支撑板,所述两组固定盘的斜侧下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二号支撑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通过设定四组偏心轮运动,带动两组刮泥板做直线往复运动,刮平车辙印留下的泥槽,从而达到保护秧苗生长的作用;一方面防滑凸起可以增强和泥面的摩擦力,防止后车轮打滑,另一方面橡胶垫材料光滑和泥面接触时,不会带起泥土,适用不同工作状况,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
背景技术
插秧机的种类比较多,不同插秧机上的轮胎设计也不同,有些插秧机上的后车轮较大,承担的重力负荷较大,在泥地里移动时产生的车辙印记大,形成泥坑,一方面对泥坑附近的秧苗生长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使农田里出现坑坑洼洼的现象,不方便灌水、排水以及施肥,同时车轮的防滑稳定性能不足,移动时也容易翻带泥土上来,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插秧机用后车轮的防泥轮辙消除结构,包括后车轮、固定盘和轮轴,所述固定盘共两组固定设置在后车轮的两侧面中间位置处,所述轮轴穿过固定盘和后车轮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固定盘的斜侧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一号支撑板,所述两组固定盘的斜侧下端对称焊接有两组二号支撑板,所述两组一号支撑板和两组二号支撑板之间铆接有挡泥罩,所述挡泥罩的下端部设置有轮辙动力消除机构;
所述轮辙动力消除机构包括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前端和后端内表面上对称安装有四组转轮,所述动力箱的前端和后端外侧面上分别铰接有两组一号摆杆和两组二号摆杆,所述一号摆杆和二号摆杆上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转轮上靠近边侧的位置焊接有偏心凸轮并延伸进入到第一滑槽内,所述一号摆杆和二号摆杆的下端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动力箱的下端部活动设置有两组刮泥板,所述刮泥板的两端部上对称焊接有两组滑杆并且所述滑杆伸入第二滑槽内,所述刮泥板的两端面位于滑杆的上方对称开设有两组限位槽,所述刮泥板的上端对称焊接有两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转动设置有滑轮,所述刮泥板的内部安装有供滑轮移动的轨道。
优选的,所述固定盘和插秧机的机身固定,所述挡泥罩设计为弧形,所述轮辙动力消除机构上的动力箱和挡泥罩的下端部之间为铆接关系。
优选的,所述动力箱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组电机,电机分别通过链轮结构带动与其平行的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同时使所述前后两组转轮做同步圆周运动,所述一号摆杆和二号摆杆均围绕上端部的铰接点摆动。
优选的,所述偏心凸轮可在第一滑槽内上下移动,所述滑杆可在第二滑槽内上下移动,所述动力箱的底部设置有和限位槽镶嵌的突出部,所述两组刮泥板做相反方向的对称运动。
优选的,所述后车轮的轮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组轮槽,所述轮槽内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一端部制成圆套,圆套内部穿插有插杆,所述插杆固定在轮槽内部,所述橡胶垫的一侧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组防滑凸起。
优选的,所述述后车轮的轮面上还均匀分布有导向柱,三个为一排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46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