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胀型气密性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3668.9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6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于强;袁为民;熊云;张华农;江洪春;唐廷江;董志亮;秦连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6 | 分类号: | F16J15/46;G0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寇俊波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胀型 气密性 封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胀型气密性封堵装置,用于封堵相应的封堵孔,包括进气头、密封腔体、气芯、挤压垫片、弹性硅胶圈、旋紧头;所述密封腔体套设于进气头外部,且能够相对于进气头滑动,进气头内部沿轴向设有贯通的进气道;所述气芯的一端穿过密封腔体与进气头连接,另一端与旋紧头连接,气芯外部套设有能够相对于气芯滑动的挤压垫片;所述弹性硅胶圈套设于气芯外部且位于旋紧头和挤压垫片之间,弹性硅胶圈能够插入所述封堵孔内,且通过旋紧头和挤压垫片对其挤压,使其径向膨胀进而挤压封堵孔的内壁。采用本装置,不需要气缸、只需向装置内充气就能够很好地完成封堵工作,不仅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材料,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及封堵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外胀型气密性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气密性检测是汽车制造业、电池制造业等行业必不可少的检测工序。气密性测试要求精度高,传统工艺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采用螺纹堵头缠上生料带,由工人拧紧进行封堵,采用上述方法封堵速度慢且随机性大,拧入不紧导致气密性测试出现异常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自动化气密性检测线中往往是采用气缸和密封圈来实现对工件的封堵孔封堵的,但是有的工件由于封堵位置为非标尺寸、形状不一、公差大、带内螺纹或外螺纹特殊接口等原因,无法用气缸压紧方法实现密封,此时需要一种接入速度快、易操作,且密封性好、重复性好的封堵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胀型气密性封堵装置,不需要气缸、只需向装置内充气就能够很好地完成封堵工作,不仅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材料,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外胀型气密性封堵装置,用于封堵相应的封堵孔,包括进气头、密封腔体、气芯、挤压垫片、弹性硅胶圈、旋紧头;所述密封腔体套设于进气头外部,且能够相对于进气头滑动,进气头内部沿轴向设有贯通的进气道;所述气芯的一端穿过密封腔体与进气头连接,另一端与旋紧头连接,气芯外部套设有能够相对于气芯滑动的挤压垫片;所述弹性硅胶圈套设于气芯外部且位于旋紧头和挤压垫片之间,弹性硅胶圈能够插入所述封堵孔内,且通过旋紧头和挤压垫片对其挤压,使其径向膨胀进而挤压封堵孔的内壁。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密封腔体为一端封口的筒状结构,且与进气头同轴设置,密封腔体底部中央设有一通孔,气芯从该通孔穿过。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还包括挤压套,所述挤压套套设于气芯外部,且两侧端面分别与密封腔体的底部外壁和挤压垫片的一侧端面相抵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密封腔体与气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密封腔体底部通孔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进气头内部设有多个进气道,所述气芯中央设有轴向通孔,且该轴向通孔与进气头中央的进气道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密封腔体与进气头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进气头外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本装置,能够对封堵位置为非标尺寸、形状不一、公差大、带内螺纹或外螺纹等特殊接口、无法用气缸压紧等方法实现密封的工件进行快速封堵密封测试,避免了人工封堵造成的测试异常;且不需要气缸、只需向装置内充气就能够将封堵头伸入工件的封堵孔,并且将该封堵头轴向压迫弹性硅胶圈以至于使弹性硅胶圈径向膨胀从而紧贴孔壁,不仅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材料,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36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