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埋入式血透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43132.7 | 申请日: | 2019-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0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方昌文;金一琦;徐国雄;张志轩;黄献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立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李春玲 |
| 地址: | 21500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埋入 式血透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全埋入式血透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血透管尾部均裸露在皮肤外,增加感染风险的问题,包括医用橡胶圈、引出管、输入管、第一输液港座和第二输液港座,所述医用橡胶圈上套接有引出管和输入管,且引出管和所述输入管相互并列设置在医用橡胶圈内,所述引出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器连接有第二输液港座,所述输入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器连接有第一输液港座,利用结合人工血管内瘘和血透管的优点,并借鉴临床广泛应用的输液港原理完成血透,不造成肢体肿胀,有较高的远期通畅率,无体表外露部分,从而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完全无脱落风险,并且可淋浴,对生活质量几乎无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全埋入式血透管。
背景技术
目前血透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常选择人工血管造瘘或血透管透析治,但各自均有其缺点。人工血管内瘘:1.因动静脉直接沟通,可导致肢体肿胀,重者影响生活质量。2.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不高,且和手术医生手术水平密切相关。血透管:有半永久血透管和临时血透管两种,两种管头端均位于腔静脉,无静脉高压致肢体肿胀的缺点,且植入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通畅率高,通畅率和手术水平相关性低。但所有血透管尾部均裸露于皮肤外,感染、脱落的风险较大。尾部长期外露,患者不能淋浴,生活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透管尾部均裸露在皮肤外,增加感染风险的缺点,而提出的全埋入式血透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全埋入式血透管,包括医用橡胶圈、引出管、输入管、第一输液港座和第二输液港座,所述医用橡胶圈上套接有引出管和输入管,且引出管和所述输入管相互并列设置在医用橡胶圈内,所述引出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器连接有第二输液港座,所述输入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器连接有第一输液港座,所述第一输液港座和所述第二输液港座的内部均为空腔结构,且所述第一输液港座和所述第二输液港座的上部开口处均设置有穿刺硅胶;
所述第一输液港座和所述第二输液港座的竖截面均呈矩形状,且第一输液港座和所述第二输液港座的外壁设置有医用表面硅胶。
优选的,所述引出管和所述输入管的端口处于不同平面,且引出管和所述输入管对应的与所述第一输液港座和所述第二输液港座相互贯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液港座和所述第二输液港座靠近所述医用橡胶圈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器,且连接器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头。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对应的与引出管和输入管相互贯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液港座和所述第二输液港座的横截面呈长条状。
优选的,所述引出管和所述输入管之间相互固定胶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结合人工血管内瘘和血透管的优点,并借鉴临床广泛应用的输液港原理完成血透,不造成肢体肿胀,有较高的远期通畅率,无体表外露部分,从而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完全无脱落风险,并且可淋浴,对生活质量几乎无影响。
2、本实用新型,第一输液港座和第二输液港座均为长条形,长条形设计可避免反复穿刺一处皮肤导致皮肤坏死感染,并且对于血透管道亦可设计成主管与侧孔附管相互配合的结构,其中第一输液港座和第二输液港座亦可设计成全硅胶条形水囊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埋入式血透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埋入式血透管的输液港座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医用橡胶圈、2引出管、3连接器、4穿刺硅胶、5输入管、6第二输液港座、7连接头、8第一输液港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立医院,未经苏州市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3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冰淇淋机可调节式膨化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霍山石斛砖床种植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