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式空气净化雾化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2682.7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2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日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7/02 | 分类号: | B05B7/02;B05B15/40;B05B15/50 |
代理公司: | 佛山知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83 | 代理人: | 尧娟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空气净化 雾化 喷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式空气净化雾化喷头,包括:连接杆、套筒、连接筒、滤芯、喷头主体、调节旋钮、喷嘴;所述连接杆设置在套筒的上侧,且连接杆与套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筒设置在套筒的下侧,且连接筒与套筒通过螺纹啮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滤芯设置在连接筒的内部,且滤芯与连接筒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喷头主体设置在连接筒的下侧,且喷头主体与连接筒通过螺纹啮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旋钮设置在喷头主体的后部,且喷头主体的前部设置有喷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具有拆装方便,滤芯便于取出,有利于喷头进行维护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喷头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压力式空气净化雾化喷头。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雾化喷头是一种二流体喷头,其是利用压缩空气使液体雾化并进行喷射,其光放应用于电子、视频、造纸等行业中,进行加湿、喷涂、冷却等作业。
传统的压力式空气雾化喷头在使用时,需要连接供气与供水两条管道,虽然供气管道内的空气已经经过过滤,但是难免会发生过滤装置损坏的问题,空气得不到有效过滤,内部可能会包含有各种固体微粒以及油等物质,其易导致喷头发生堵塞,在喷淋系统中,通常是由数量较多的喷头串行使用,若发生堵塞,维修清理极为困难,费时费力,给维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压力式空气净化雾化喷头,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式空气净化雾化喷头,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压力式空气雾化喷头在使用时,需要连接供气与供水两条管道,虽然供气管道内的空气已经经过过滤,但是难免会发生过滤装置损坏的问题,空气得不到有效过滤,其易导致喷头发生堵塞,在喷淋系统中,通常是由数量较多的喷头串行使用,若发生堵塞,维修清理极为困难,费时费力,给维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给维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式空气净化雾化喷头,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压力式空气净化雾化喷头,包括:连接杆、套筒、连接筒、滤芯、喷头主体、调节旋钮、喷嘴;所述连接杆设置在套筒的上侧,且连接杆与套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筒设置在套筒的下侧,且连接筒与套筒通过螺纹啮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滤芯设置在连接筒的内部,且滤芯与连接筒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喷头主体设置在连接筒的下侧,且喷头主体与连接筒通过螺纹啮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旋钮设置在喷头主体的后部,且喷头主体的前部设置有喷嘴。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呈圆筒状结构,且连接杆设置有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套筒呈圆筒状结构,且套筒设置有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呈圆筒状结构,且连接筒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右端内部设置有一处阶梯台。
优选的,所述滤芯呈圆筒状结构,且滤芯的右端设置有一处环形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喷头主体与套筒的中间设置有一处连接筒,且滤芯安装在该连接筒的内部,连接筒与套筒及喷头主体均通过螺纹拧合方式相连接,其拆装方便快捷,滤芯能够快速方便的取出,有利于对滤芯进行清理,提高了该喷头的维护效率,能够避免喷嘴堵塞,降低了维修难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具有拆装方便,滤芯便于取出,有利于喷头进行维护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日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日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26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臂变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教学用侧脑室额角穿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