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充电隐藏风叶式手持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1128.7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1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宏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宏开 |
主分类号: | F04F5/16 | 分类号: | F04F5/16;F04F5/46;F04D25/08;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曾敬 |
地址: | 517465 广东省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隐藏 风叶式 手持 风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公开了可充电隐藏风叶式手持风扇,包括风环和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风环连通,风环内部设置有风道,风环的壁面设有风隙;所述的风扇还包括与风环连接的控制部,所述的风机置于控制部内。本实用新型设置隐藏叶片的风环,通过风环实现供风,避免了扇叶转动造成危害的风险;通过设置风隙,控制了出风的方向,提高了气流出风的强度,还降低了风机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使用方便,体验度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手持式风扇,尤其涉及可充电隐藏风叶式手持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作为促进空气对流的工具,在改善环境体感温度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风扇利用空气对流的特点带走局部环境的热量,促进目标环境的温度降低,使人们体验更为舒适;由于风扇不使用空压机,其带来的降温体验更接近自然风,由于风扇不使用压缩机,故风扇的能耗更低,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出行时面临较为炎热的环境,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思考,往往会随身携带手持式风扇为自己提供风流以提高舒适度。而现有的风扇,无论是否为手持式,均通过扇叶转动产生对流空气,并且扇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这种结构的风扇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转动的扇叶危险性高,容易在转动时伤人;二是转动的叶片产生噪音,直接作用于人耳,会增加人在炎热环境中的烦躁程度;三是目前技术中风机的振动大,手持使用时作用于手部的振动导致人出现手麻的现象。以上不足均不利于提高人体验的舒适感。
因此现有的手持式风扇存在明显的不足,其扇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并且造成大量的噪声和振动,需要对现有的手持风扇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充电隐藏风叶式手持风扇,旨在对风扇的扇叶进行隐藏,通过隐藏扇叶的结构进行送风,在保证送风效率的同时,消除扇叶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隐患,并减少扇叶产生的噪声,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可充电隐藏风叶式手持风扇,包括风环和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风环连通,风环内部设置有风道,风环的壁面设有风隙;所述的风扇还包括与风环连接的控制部,所述的风机置于控制部内。
上述公开的手持风扇,可用于外出携带使用,通过风机向风环供风,流动的空气进入风环内的风道,并从风隙处流出,由于风隙的宽度小于风道的宽度,当空气从风隙处流出时得到加压加速,流出的风流更强。
优选的,所述的风隙的朝向为统一相同的方向,便于提高使用者的体验度。
进一步的,风隙的宽度决定了气流流出时的气流强度,风隙越窄,气流的强度越大,同时噪声越大;风隙越宽,气流流出的强度越小,同时噪声越小。在控制气流强度和噪声时需设定合理的参数,将噪声和强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故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风隙结构进行优化,并提出具体可行的选择,所述风隙的宽度为1~4mm。
进一步的,气流从风机进入风道后沿风道流动,气流在风道内流动遵循流体流动的特征,故气流在风道内存在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为减少这两种损失,尤其是局部损失,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风环进行优化,作为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风环为圆环,风环内的风道为圆形风道,风隙位于风环的内壁面处且风隙为环隙。
进一步的,风隙从风环的外壁面连通风道,风道内的气流从风隙处流出后,按照风隙的导向流向对应方向,由于风环外侧处为自然环境,对气流的导向性差,而风环内侧壁面处有环状的内部空间,对气流的导向性较好,故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风环结构进行优化,作为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风环的内壁面为圆锥面,内壁面延伸至风环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前端风口和后端风口,前端风口的直径小于后端风口的直径;所述的风隙位于前端风口处,且风隙的开口朝向后端风口。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从风隙流出的气流按照风环的内壁面流动,气流的导向性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宏开,未经何宏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11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式机臂结构及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斗齿耐磨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