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城市排水系统初期雨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0850.9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1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子成;林波;黄立群;于洋;林宏;葛根荣;赵青海;张皓;曾庆华;李晓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排水系统 初期 雨水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排水系统初期雨水分离装置,包括集水口、分离井、污水井以及雨水井,所述集水口与分离井相通,所述分离井的底部通过污水管与污水井相通,所述污水管上设置有污水阀,所述分离井的底部通过雨水管与雨水井相通,所述雨水管上设置有雨水阀,所述污水井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雨水井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本装置能够在排水系统的进水处将初期雨水分离,避免携带大量污染物的初期雨水直接进入城市排水系统而对城市水体造成污染,缓解降雨过程中雨水径流引起的城市水源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排水系统初期雨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巨大,不透水路面比重逐步增加,地面径流系数显著增大,城市降雨径流量陡增。在降雨初期,雨水径流冲刷道路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城市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降雨初期,雨水淋洗空气,冲刷城市道路、建筑物、废弃物后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有机物、重金属、油脂、病原体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混凝土道路垃圾、汽车产生的污染物、屋面建筑材料和城区污水等。初期雨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已经严重超出排入自然水体的标准,如果不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直接排入到城市水体中,将会对城市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在雨水管末端设初期雨水调蓄池进行径流污染防治,这种方式存在初期雨水分离不彻底、雨水蓄水池容积大,对下游污水管网冲击负荷大,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严重混流的情况,因此,对于城市初期雨水进行源头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城市道路两侧敷设有雨水篦子,是收集雨水的第一环节。降雨经过路面径流透过雨水篦子排入雨水管道,再排入下游水体。在雨水对路面的冲刷作用下,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地表污染物,排入水体会造成污染。若能增加措施将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彻底有效分离,且管理方便、节能减排、造价低、将极大地缓解降雨过程中雨水径流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这对国家全面推行海绵城市,推动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排水系统初期雨水分离装置,在排水系统的进水处将初期雨水分离,缓解降雨过程中雨水径流引起的城市水源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城市排水系统初期雨水分离装置,包括集水口、分离井、污水井以及雨水井,所述集水口与分离井相通,所述分离井的底部通过污水管与污水井相通,所述污水管上设置有污水阀,所述分离井的底部通过雨水管与雨水井相通,所述雨水管上设置有雨水阀,所述污水井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雨水井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污水阀和雨水阀均为电磁阀,且污水阀和雨水阀均与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位容器,所述水位容器内设置有下水位感应器以及上水位感应器,所述下水位感应器和上水位感应器均与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太阳能发电组件,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连接有蓄电池,所述污水阀、雨水阀以及控制器均与蓄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井内设置有管接头,所述集水口通过进水管与管接头相连,所述雨水管和污水管均与管接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管接头为四通,所述进水管、雨水管和污水管分别与管接头的一个接口相连,管接头的另一个接口为清洁口,所述清洁口处设置有封堵件。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管与排水管连通,所述污水管与排污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井和雨水井的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08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