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性缓冲式头枕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40424.5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2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罗宜成;陈林松;孔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806 | 分类号: | B60N2/806;A47C7/3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缓冲 式头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缓冲式头枕,包括有头枕本体、连接于头枕本体后端的支架本体和设置于支架本体后端的安装杆,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头枕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连接有前后复位弹性元件,所述前后复位弹性元件提供第一支架以向前的复位作用力,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于安装杆;其使得头枕给使用者头部一个向前的弹性接触力,在车载使用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提高头枕的舒适度及抗震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枕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弹性缓冲式头枕,其主要适用但是不局限于车载。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头枕一般包括有嵌设有海绵的头枕外套,当汽车受到撞击时,对驾驶员及乘客的头部只能靠头枕中的海绵来实现,由于海绵的压缩程度有限,导致减震效果较差。
还有,现有的头枕功能性单一,不能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舒适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弹性缓冲式头枕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缓冲式头枕,其使得头枕给使用者头部一个向前的弹性接触力,在车载使用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提高头枕的舒适度及抗震性。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弹性缓冲式头枕,包括有头枕本体、连接于头枕本体后端的支架本体和设置于支架本体后端的安装杆,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头枕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连接有前后复位弹性元件,所述前后复位弹性元件提供第一支架以向前的复位作用力,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于安装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二支架内腔,所述第二支架内腔具有前端开口,所述前后复位弹性元件装设于第二支架内腔内,所述第一支架的后端伸入第二支架内腔,所述前后复位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作用于第一支架的后端面、第二支架内腔的内端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支架内腔和连通第一支架内腔的后端让位孔,所述第二支架内腔内装设有纵向连接杆,所述前后复位弹性元件套设于纵向连接杆的外周,所述纵向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架内腔的内端壁,所述纵向连接杆的另一端自后端让位孔伸入第一支架内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架的后端面往前凹设有前后复位弹性元件安装孔,所述前后复位弹性元件安装孔通过后端让位孔连通第一支架内腔,所述前后复位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伸入前后复位弹性元件安装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架内腔内还装设有内置固定板,所述内置固定板与第二支架内腔的内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连接杆的一端与内置固定板螺纹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杆为伸缩安装杆,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伸缩安装杆可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伸缩安装杆包括有分别伸出支架本体左、右侧的两个夹持单元;两个夹持单元的相应左、右侧外端均具有一夹持头;至少一夹持单元相对支架本体可弹性伸缩设置以改变两夹持头之间的左右间距,该夹持单元设置有左右复位弹性元件,所述左右复位弹性元件提供该夹持单元的夹持头以向外方向的复位作用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头枕本体的后端自上而下间距设有至少两高度调节槽,所述第一支架上凸设有连接凸部,所述第一支架与头枕本体连接,所述连接凸部可选择性适配于任一高度调节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凸部的截面为T型,相应地,所述高度调节槽的截面为T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404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固定的公路桥梁施工托架
- 下一篇:两端可弯折定型的头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