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7824.0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3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邱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信金鑫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B65G47/9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王倩倩 |
地址: | 2518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极管 测试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包括转运主体,转运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过渡轨道,转运主体的表面设置有滑轨,滑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吸块,安装块的表面设置有齿槽,电机的转动轴安装有齿轮。该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电机带动安装板沿滑轨滑动,通过抬升板抵接连接杆带动阻板上升打开过渡轨道,过渡轨道内的二极管经吹气孔吹气吹到吸块表面,通过真空泵利用吸气管通过真空口吸附二极管将其定位,然后电机带动安装板沿滑轨返回,使抬升板从连接杆下端撤回,阻板通过自重下降闭合过渡轨道,随后安装板带动吸块移动到吸笔下方,通过吸笔将吸块表面的二极管吸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
背景技术
随封测设备自动化程度的升级,贴片二极管入料方式由传统的管装入料,发展为单体器件由圆震、直震经吹气轨道、入料口转移到真空吸笔,入料方式更改以后,速度有所提升。但作业过程中,二极管的过渡轨道时常由于连续作业发生交接、转移机构位置偏离的问题,设备交接不顺畅,造成卡料,停机率增加,影响效率;还会由于产品细微缺陷,如毛边、毛头,薄片等在过渡位移时被卡在轨道,造成停机,甚至由于薄片、毛边的细微缺陷,吸笔无法吸取器件或者吸取后位置出现偏斜,与下一站位交接时将器件本体受损,吸笔卡坏,增加设备维护成本,目前,就需要提供一种单体入料时不因连续作业出现移料机构位置变化,交接更为顺畅,器件微小瑕疵对设备影响较小的入料机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以解决二极管检测入料不连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包括转运主体,所述转运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过渡轨道,所述转运主体的表面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吸块,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安装块的表面设置有齿槽,所述齿槽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转运主体的表面安装安装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有齿槽。
优选的,所述转运主体的表面过渡轨道的内壁设置有提升口,提升口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之间焊接有阻板。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对称固定有抬升板。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及吸块的表面设置有真空口,所述转运主体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室,安装室的内部安装有真空泵,真空泵的吸气口连接有吸气管,吸气管的一端插接在真空口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过渡轨道的内壁设置有吹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贴片二极管测试入料结构,使用时待测二极管经圆震、直震转移到过渡轨道,电机带动齿轮啮合连接齿槽带动安装板沿滑轨滑动,通过抬升板抵接连接杆带动阻板上升打开过渡轨道,此时过渡轨道内的二极管经吹气孔吹气将二极管吹入吸块的表面,吹到吸块表面的二极管,通过真空泵利用吸气管通过真空口吸附二极管将其定位,然后电机带动齿轮反转使安装板沿滑轨返回,从而带动抬升板从连接杆下端撤回,阻板通过自重沿提升口下降闭合过渡轨道,随后安装板带动吸块到吸笔下方,通过吸笔将吸块表面的二极管吸取,以此反复实现整个入料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信金鑫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阳信金鑫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78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龙头
- 下一篇:一种高弹顺柔冰爽防水透气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