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加热回转炉制备石墨负极材料改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6383.2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4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牟勇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吉瑞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205 | 分类号: | C01B32/205;C01B32/2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郭肖凌 |
地址: | 6208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加热 回转 制备 石墨 负极 材料 改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加热回转炉制备石墨负极材料改性装置,包括回转炉(1)、支架(2)、驱动电机(3)、加热装置(4)和冷却装置(5),所述回转炉与支架(2)链接,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链轮,所述驱动电机(3)与链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回转炉(1)下方,所述冷却装置(5)与支架(2)连接。石墨和沥青混合物料在回转炉(1)中进行加热,回转炉(1)在驱动电机(3)带动下转动,使得石墨和沥青混合物料加热和包覆更充分,更快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燃气加热回转炉制备石墨负极材料改性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工艺一般由石墨粉碎整形--沥青包覆--碳化改性--石墨化--磁选筛分而成,传统负极材料的工艺由混合机将沥青与石墨混合均与后,用石墨坩埚放入氮气保护隧道推板窑炉中经过650-750度的低温碳化再石墨化等工艺,固相碳化存在包覆沥青在碳化时候由于是静止状态,物料从融化到碳化结焦缺乏流动性,存在包覆颗粒不均匀,部分颗粒沥青有包裹到部分没有包裹,碳化窑炉成本非常高,产能1.5吨一天需要投资100万元。包覆效果差,包覆率70%,包覆量5-10%。
因此开发动态包覆碳化工艺可以使物料均匀性提升很多,物料受热均匀,碳化时间大大缩小产能增加,石墨外面的沥青碳化后形成一层均匀包覆完整犹如“核桃”结构结晶度低的无定形碳,产品在石墨化后内部石墨高结晶度,外层包覆沥青低结晶度有利于提升产品的高低温性能、倍率、循环性能。该设备按照1.5吨每天投资约10万元每台。因此开发动态包覆碳化设备和工艺是目前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动态包覆,制造成本低的负极材料改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燃气加热回转炉制备石墨负极材料改性装置,它包括回转炉、支架、驱动电机、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回转炉与支架链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链轮,所述驱动电机与链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回转炉下方,所述冷却装置与支架连接。
所述回转炉包括炉体和炉盖,所述炉体底部设置有第一空心轴,所述炉体与第一空心轴连接处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空心轴一端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炉体开口处设置有两个固定座,所述炉盖上设置有第二空心轴,所述炉盖与第二空心轴连接处设置有开孔,所述炉盖开孔处设置石英玻璃和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二空心轴另一端加工为异形轴,所述第二空心轴上设置有弯杆,所述弯杆一端与固定座交接,所述弯杆另一端加工有弯钩,所述另一个固定座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扣在弯钩上。
所述炉体为双层夹套结构,夹套内设置有冷却水路。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与第三空心轴连接,所述第三空心轴与链轮连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所述温度感应装置正对第三空心轴中心开孔,所述第三空心轴一端加工有异形孔,所述炉盖第二空心轴的异形轴插入异形孔内,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滑轨和滑杆,所述滑杆两端设置有扣件,所述扣件扣在滑轨上,所述滑杆上设置有Y型架,所述Y型架上设置有两个滚轮,所述第一空心轴放置于滚轮之间。
所述加热装置为多组多位天然气加压燃气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为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是石墨和沥青混合物料包覆碳化工艺可以使物料均匀性提升很多,物料受热均匀,碳化时间大大缩小产能增加。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回转炉示意图;
图3 为图1中A处异形孔截面图;
图4为滑杆示意图;
图中:1-回转炉,2-支架,3-驱动电机,4-加热装置,5-冷却装置,101-炉体,102炉盖-,103-第一空心轴,104-第二空心轴,201-第三空心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吉瑞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吉瑞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6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桩基结构基础教学模型
- 下一篇:一种具有内护套的透气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