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磨损型电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3077.3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6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沪昌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2;H01B7/282;H01B7/02;H01B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损 电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磨损型电线,其包括多根导电线、第二绝缘层、抗拉层、耐磨层和耐磨环,每根导电线包括导芯和包裹导芯的金属编织层,金属编织层与导芯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用于防止导芯的电流出现泄漏,金属编织层用于保护导芯,抗拉层包裹第二绝缘层,抗拉层用于保护电线在拉动过程中不受损坏,抗拉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多个弹簧围绕第二绝缘层和抗拉层,多个弹簧的一端与抗拉层连接,多个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绝缘层连接,耐磨层包裹抗拉层,耐磨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耐磨环,耐磨环在耐磨层上间隔设置,耐磨环凸出于耐磨层的表面。如此能够提升电线的耐磨性能,使得电箱抗磨损性能增强,提升电线的使用年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磨损型电线。
背景技术
电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电线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线,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线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
现有技术中,电线通常包括若干根彼此绝缘的导电线以及将若干根包裹形成整体的绝缘层,在电线沿地面拖动时候,电线表面会与地面进行摩擦,如此会磨损电线表面,使得电线表面破损,缩短电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磨损型电线,旨在解决现有的电线中,存在耐磨性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抗磨损型电线,其包括多根导电线、第二绝缘层、抗拉层、耐磨层和耐磨环,每根所述导电线包括导芯和包裹所述导芯的金属编织层,所述金属编织层与所述导芯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用于防止所述导芯的电流出现泄漏,所述金属编织层用于保护所述导芯,所述第二绝缘层包裹多根所述导电线以防止多根所述导电线的电流出现泄漏,所述抗拉层包裹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抗拉层用于保护电线在拉动过程中不受损坏,所述抗拉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围绕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抗拉层,多个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抗拉层连接,多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绝缘层连接,所述耐磨层包裹所述抗拉层,所述耐磨层用于提升电线的耐磨度,所述耐磨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耐磨环,所述耐磨环在所述耐磨层上间隔设置,所述耐磨环凸出于所述耐磨层的表面,所述耐磨环用于防止所述耐磨层与地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线,金属编织层的设置能够保护导电线,防止导电线出现被挤压导致的损坏,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能够防止导芯的电流出现泄漏,进而提升了电线的安全性能,抗拉层的设置能够提升电线的抗拉性能,如此在电线被拉扯时候,不容易出现损坏,提升电线的使用年限,在电线被挤压时,弹簧能够抵消挤压电线时候的挤压力,进而保护导电线不受到挤压,如此能够保护导电芯不会出现被压坏的情况,提升电线的安全性能,耐磨层能够提升电线的耐磨性能,使得电线更加耐磨,耐磨环的设置能够防止耐磨层与地面接触,也即是说,耐磨层不会直接与地面接触,因此,在拖动电线的过程中,磨损的是耐磨环而不是电线,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电线的耐磨性能,使得电箱抗磨损性能增强,提升电线的使用年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拉层为金属网状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磨环上环形设置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在所述耐磨环上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磨层由耐磨橡胶制成,所述耐磨层表面喷涂有不锈钢粉末。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磨层与所述抗拉层之间设置有防水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层为防水雨布。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拉层由铁制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由辐照交联硅橡胶制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拉层的厚度为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沪昌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沪昌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3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