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1891.1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3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至臻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08 | 分类号: | B01D39/08;B32B27/02;B32B27/12;B32B27/32;B32B17/02;B32B17/1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启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39 | 代理人: | 陈莉 |
地址: | 2244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化 处理 中碱玻纤 机织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所述中碱玻纤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上方的第一表面处理层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下方的第二表面处理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所述表面处理层为所述基材层经表面处理剂涂覆、固化后形成的;所述基材层为由经纱与纬纱交织组成的中碱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层。本实用新型针对于中碱玻纤机织布性脆、不耐折、不耐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折断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化处理的中碱玻纤机织布,具有柔软、耐折、过滤性能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
背景技术
我国生产的玻纤机织布,可以分为无碱和中碱两类,其中,中碱玻璃纤维是指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在11.9%-16.4%之间的玻璃纤维。因其含碱量高,不能作电绝缘材料,但其化学稳定性和强度较好。中碱玻纤机织布用中碱玻璃纤维织造而成,耐酸性能好,耐高温、抗拉强度高,易于跟树脂结合,适用于作酸性过滤布。但现有的中碱玻纤机织布也有明显的缺点,即性脆、不耐折、不耐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折断,影响使用寿命。
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公开了一件申请号为CN201521031268.8,名称为“一种中碱玻璃纤维滤料”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碱玻璃纤维滤料,包括基布、包覆在基布外围的耐酸碱保护膜以及包覆在耐酸碱保护膜外围的防水防油层;所述基布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为中碱玻璃纤维有捻纱。该专利成本低、透气性能良好,较高的耐温效果、较好的抗化学腐蚀性,且粉尘易剥离;设置耐酸碱保护膜、防水防油层两层防线,增强滤料的功能和性能,满足不同条件的使用要求,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领域的应用。但该专利中使用的聚丙烯酸酯在高温中会变硬,降低玻璃纤维基布柔韧性和耐折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于中碱玻纤机织布性脆、不耐折、不耐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折断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化处理的中碱玻纤机织布,具有柔软、耐折、过滤性能好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所述中碱玻纤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上方的第一表面处理层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下方的第二表面处理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
所述表面处理层为所述基材层经表面处理剂涂覆、固化后形成的;所述表面处理剂包括以下组分:PTFE分散液、乳液型高温柔软剂、无机抗静电剂、渗透剂JFC、氟硅烷偶联剂、氟碳表面活性剂及软化水;
所述基材层为由经纱与纬纱交织组成的中碱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层;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15μm,平均孔径为0.5~2.5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11μm,平均孔径为2.5~ 3.5μm。
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μm,平均孔径为 0.6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μm,平均孔径为2.2μm。
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层;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层。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经纱为超细中碱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纬纱为经过超细中碱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PTFE纤维的含量控制在46wt%~50wt%。
优选地,所述超细中碱玻纤的规格为136tex~272tex。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每平方米克重为350~850g,厚度为0.2~10mm。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每平方米克重为550g,厚度为0.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至臻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至臻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18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