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组合式吸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6892.7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0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钊;卢瑞红;周冬娜;邓红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宁启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2 | 代理人: | 经国富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组合式 吸痰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吸痰装置,具体为一种便携组合式吸痰器,包括顶部安装有负压管和吸痰管的储痰瓶和负压吸痰机,该储痰瓶通过负压管连接负压吸痰机,该负压管有一端插入储痰瓶内,并在该端管内设置有滑动触接构件;滑动触接构件包括第一触点、第一弹簧、第二触点、支撑杆和支座;支座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外壁上套有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套入支撑杆上并与第一弹簧连接;其中,第二触点固定安装于负压管的进气口端面上,支座滑动安装于负压管内设置有的导滑件上;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均各自与安装于负压吸痰机内的断电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实现自动关停负压吸痰机、保护患者的气管黏膜免于损伤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口腔内吸痰的便携组合式吸痰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储痰瓶由吸痰管、吸引管和吸引瓶所构成,吸痰瓶再与抽真空的负压吸痰机连接组成吸痰系统,在临床中的使用极其广泛,用于为呼吸困难的危重病人吸痰时使用,或用于对呼吸道感染患者需吸痰化验以达到了解患者病情等。
而患者的痰液一般较为粘稠,在吸痰时,吸痰管有被阻塞的情况发生,当阻塞发生时,还继续吸痰,此时负压增大,一旦吸痰管被突然疏通后,较大的负压会对患者的气管黏膜造成伤害。实现不了停止负压吸痰机对储痰瓶产生负压。
还有针对一些疾病需吸痰化验时,所吸取的痰液较为粘稠,在吸痰或送痰液化验过程中,不小心使得痰液碰到储痰瓶内壁,因痰液粘性较强,不易从内壁滑落至储痰瓶底部,这既造成无法准确读取所要吸取痰液的量,又耗费较多时间等痰液自由回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实现负压吸痰机自动关停、又能使得吸附于储痰瓶内壁的痰液快速下落的便携组合式吸痰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组合式吸痰器,主要由顶部安装有负压管和吸痰管的储痰瓶和负压吸痰机组合而成,所述的储痰瓶由下保护罩和上保护罩及瓶身组装而成;所述上保护罩设有贯穿其中的导滑件,该导滑件内设置有滑动阻挡件;所述负压管包括负压管Ⅰ和负压管Ⅱ;所述负压管Ⅰ和负压管Ⅱ分别嵌套在导滑件两端,所述负压管Ⅱ连接负压吸痰机;所述负压管Ⅰ插入储痰瓶内,并在该端管内设置有滑动触接构件;所述滑动触接构件包括第一触点、第一弹簧、第二触点、支撑杆和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外壁上套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套入支撑杆上并与第一弹簧连接;其中,所述的第二触点固定安装于负压管Ⅰ的进气口端面上,所述支座滑动安装于导滑件上;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均各自与安装于负压吸痰机内的断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断电控制器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碰撞接触时关停负压吸痰机吸压工作。为了便于携带,负压吸痰机可以设计为弱电负压吸痰机。
通过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碰撞接触感应,并将感应信号输送至断电控制器上,这样断电控制器即刻关停负压吸痰机的吸压工作。而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发生碰撞接触的前提条件是吸痰管发生阻塞,吸痰管发生阻塞会造成储痰瓶内的负压大于吸痰所需的安全负压,而此时,吸痰管是无气流进入储痰瓶内,储痰瓶内在吸痰负压机作用下,负压管和吸痰管之间原来的气流动态平衡被破坏,储痰瓶内的气压集中作用于负压管的进气管口处,第一触点是位于进气管口附近,其在该压力作用下,被迫朝第二触点瞬时滑动并发生碰撞连接,断电控制器即刻关停负压吸痰机。从而避免储痰瓶内的负压进一步增高,进而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能有效保护患者免于遭受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滑件侧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槽口相互对齐。能利于支座在它们上进行平稳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68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