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菌纤维素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5672.2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8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熊赛赛;易玄;周海琳;裴佩;钟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4 | 分类号: | C12M1/04;C12M1/00 |
代理公司: | 32257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查杰 |
地址: | 21516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单元 分隔单元 细菌纤维素 进气管 培养单元 出口端 入口端 底壁 上腔 下腔 培养液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连接 方向设置 空腔分隔 流体连通 培养装置 外界大气 倒锥形 一空腔 侧壁 空腔 容置 盛放 竖直 通孔 连通 细菌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菌纤维素培养装置,包括依次相互可拆卸连接的培养单元、分隔单元以及进气单元,所述培养单元、分隔单元以及进气单元相互连通且围成一空腔;所述分隔单元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用于容置细菌纤维素,所述下腔用于盛放产细菌纤维素的细菌以及培养液;所述分隔单元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进气单元呈倒锥形,所述进气单元上设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进气管,所述空腔通过所述进气管与外界大气流体连通,所述进气管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出口端与进气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入口端位于所述出口端的下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菌纤维素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细菌纤维素是指在不同条件下,由醋酸菌属、土壤杆菌属、根瘤菌属和八叠球菌属等中的某种微生物合成的纤维素。细菌通过利用液体培养基中的养分产生代谢产物纤维素,产生的纤维素会自然的悬浮于液体培养基的表面。目前细菌产纤维素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但是细菌产纤维素的培养方式却很老旧,实验室少量培养局限于锥形瓶的培养方式,该方式不仅培养液的利用率不高而且细菌产生纤维素之后不易将纤维素与细菌培养液分离;工业获取细菌纤维素主要使用发酵罐,由于罐体结构庞大复杂,不适合实验以及教学的应用。
现有小规模获取细菌产纤维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锥形瓶培养,锥形瓶培养的方式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即一次培养液只产生一次纤维素,该方式不仅培养液利用效率低而且瓶体内产生的纤维素也不方便提取出来,同时受限于锥形瓶下宽上窄的形状,随着细菌不断分泌纤维素,纤维素在培养基液面不断纵向累积,导致透气性变差,细菌活力降低直至死亡。此外每次培养前瓶体都要清洗灭菌,费时费力。培养时受限于锥形瓶的体积,每次添加的培养基的量几乎不能太多,培养瓶一般都是用棉花塞住瓶口,取纤维素不仅要担心工具伸进瓶内造成杂菌污染而且棉花塞需要重新灭菌,同时现有锥形瓶瓶口向上,大大增加了杂菌污染的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菌纤维素培养装置,该装置可快速高效实现细菌纤维素与培养液和细菌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细菌纤维素培养装置,包括依次相互可拆卸连接的培养单元(3)、分隔单元(2)以及进气单元(1),培养单元(3)、分隔单元(2)以及进气单元(1)相互连通且围成一空腔;分隔单元(2)将空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上腔用于容置细菌纤维素,下腔用于盛放产细菌纤维素的细菌以及培养液;
培养单元(3)用于盛放细菌以及培养液,分隔单元(2)包括侧壁和底壁,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20),进气单元(1)呈倒锥形,进气单元(1)上设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进气管(10),空腔通过进气管(10)与外界大气流体连通,进气管(10)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进气单元(1)固定连接,入口端位于出口端的下方。
进一步地,培养单元(3)、进气单元(1)和侧壁上设有磨砂螺纹(100),培养单元(3)、分隔单元(2)以及进气单元(1)依靠磨砂螺纹(100)进行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磨砂螺纹(100)位于培养单元(3)的内表面、进气单元(1)的内表面以及分隔单元(2)中的侧壁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进气管(10)中可拆卸连接有塞体。
进一步地,塞体为棉花。
进一步地,进气管(10)的个数为2个。
进一步地,培养单元(3)靠近分隔单元(2)一端的口径小于远离分隔单元(2)一端的口径。
进一步地,分隔单元(2)呈圆柱状。
进一步地,培养单元(3)、分隔单元(2)以及进气单元(1)的两两连接处还包裹有密封单元(4)。
进一步地,密封单元(4)为封口膜
进一步地,产细菌纤维素的细菌为木醋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5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氧气含量的好氧菌培养设备
- 下一篇:一种细菌过滤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