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踩背椅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5590.8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5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澎;吴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A61G13/10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许宇来 |
地址: | 11000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踩背椅 | ||
折叠踩背椅属于踩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踩背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折叠踩背椅。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侧竖向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其结构要点第一支撑框的竖向中部与横向第一支撑板长度方向一端轴连接,第二支撑框的竖向中部与横向第二支撑板长度方向一端轴连接,第一支撑板长度方向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长度方向另一端轴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踩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踩背椅。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巨大,很多人觉得腰酸背痛,各种按摩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不适。其中,踩背按摩,一般指技师以足部为主,对病人背部,腿部的穴位进行点,踩,揉,按,挫,滑,顶等强化刺激,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背部僵硬,疼痛及疲劳。踩背按摩一般需要安装固定的吊杠或支架,不合适家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折叠踩背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侧竖向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其结构要点第一支撑框的竖向中部与横向第一支撑板长度方向一端轴连接,第二支撑框的竖向中部与横向第二支撑板长度方向一端轴连接,第一支撑板长度方向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长度方向另一端轴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为等腰梯形框。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长为40cm,高为90cm,上底长为15cm.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为等腰梯形板,等腰梯形板的长底边为与支撑框的连接端。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等腰梯形板的高为40cm,支撑板与支撑框的连接处与支撑板底边的垂直距离为40cm。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框竖向中部设置有横向固定杆,固定杆两端设置有转动环,转动环上沿转动环轮廓开有条状开口,一限位螺钉前端穿过条状开口旋入固定杆上的螺纹孔内,限位螺钉头直径大于条状开口的宽度,限位螺钉头下端与转动环外端面具有间隙;
转动环上具有向支撑板侧延伸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支撑板两侧横梁下端面相应于连接孔设置有螺纹孔,一固定螺钉前端穿过连接板上的连接孔旋于横梁上的螺纹孔内。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横向转轴,第一支撑板两侧的横梁靠近转轴端设置有截面为倒U形的连接框,连接框两侧内壁间距与横梁外壁间距相对应,连接框后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支撑板横梁两侧壁相连,连接框前端两侧壁和第二支撑板横梁两侧壁上对应设置有转轴穿过孔,连接框外侧转轴端头直径大于转轴穿过孔的直径。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支撑板横梁与连接框的连接端的第二支撑板横梁和连接框两侧壁均具有向前延伸的半圆形连接板,所述转轴穿过孔设置在半圆形连接板上;两个半圆形连接板的后上端面为支撑板处于水平位置的对接面。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支撑框与支撑板之间、支撑板与支撑板之间轴连接,可折叠,折叠后不占空间,无需吊杠或支架,便于家庭使用。
本实用新型设置支撑板,踩背者可坐在支撑板上进行踩背按摩,适合于对踩背力度要求小的人群,踩背者也能适当休息。
踩背者利用身体重力进行踩背时,踩背者双手分别扶持两侧支撑框,稳定身体重心,调整踩背力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起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55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