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炒茶流水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9785.1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5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昌;余文胜;应博凡;赵树武;任永业;蒋深;钱知根;郑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民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35/00;B65G43/00;A23F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兴市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流水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炒茶流水线,包括提升机、投料车、若干台炒茶机、两台平输机以及控制单元,提升机用于将茶叶材料输送至顶部对投料车进行装料,投料车通过导轨设置在多台炒茶机的上方并可沿着流水线的方向移动,用于对各台炒茶机进行投料,经炒茶机炒制完成的茶叶由平输机统一输送至流水线一侧进行收集。本实用新型真正实现了全自动化连续炒制,大幅减轻了茶农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成本,大幅提升了茶农的经济效益,解决了茶叶炒制季节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炒茶流水线。
背景技术
茶叶经过采摘后需要茶农对青叶通过炒茶机进行炒制,现有技术中,大多还是采用单台炒茶机单独进行喂料、炒制、收集等炒茶工序,平均每人最多只能操作2-3台的炒茶机,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人力成本;尽管有些茶农将炒茶形成流水线式工艺,其喂料方式也不够统一,需要人工判断每台炒茶机的工作进程,并采用人工的方式对炒茶机进行喂料,很难实现自动化的连续炒制,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浪费并致使茶叶的制造成本增加,还使得炒茶效率低下,无法实现炒茶流水线的全面自动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茶流水线,真正实现了全自动化连续炒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炒茶流水线,包括提升机、投料车、若干台炒茶机、两台平输机以及控制单元;
所述提升机包括设于底部的提升机进料箱、设于顶部的提升机出料箱、输送带一,所述输送带一被倾斜设置以能够被驱动以自提升机进料箱向提升机出料箱方向移动,从而使承载在输送带一上的茶叶材料被输送至提升机出料箱内,所述提升机出料箱内水平设置有输送带二,所述提升机出料箱底部在输送带二的输送终端设有开口,供输送带二上承载的茶叶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向下掉落时通过;
所述投料车包括导轨和车体,所述导轨水平设置于所述提升机出料箱的下方,所述车体被设置以能够被驱动以沿着导轨移动;所述车体上部开口,用以接收提升机出料箱输送出的茶叶材料,所述车体内部水平设置有输送带三,所述车体底部位于输送带三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供输送带三上承载的茶叶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向下掉落时通过;
所述炒茶机分为两排,分别并列放置于导轨下方两侧,所述炒茶机包括储料箱、炒锅和炒茶机出料口,所述储料箱上部开口,用以接收投料车输送出的茶叶材料,所述储料箱内部水平设置有输送带四,所述储料箱底部位于输送带四的输送终端设有开口,供输送带四上承载的茶叶材料在输送过程中掉落至炒锅内;
所述平输机分别设置于两排炒茶机的炒茶机出料口下方;所述平输机包括输送带五,用以输送经每台炒茶机炒制完成的茶叶材料;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脑主控板和设置于输送带二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脑主控板电连接,所述电脑主控板分别与各输送带的驱动装置电连接。
上述结构中,提升机将待炒制的茶叶材料从底部的提升机进料口输送至顶部的提升机出料口,提升机出料口内部的输送带二再将茶叶材料输送并投放至投料车中,投料车可移动至需要被喂料的炒茶机上方,将茶叶材料通过输送带三投放至炒茶机上部的储料箱中,再由储料箱中的输送带四投放至炒锅内进行炒制,最后经过炒制完成的茶叶将通过炒茶机出料口被投放至平输机上,由平输机将其统一输送至一侧进行收集。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提升机的输送带一分为提升机进料箱内的水平段、上升段、提升机出料箱内的水平段。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提升机的输送带一表面水平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为棱柱状,防止茶叶材料在上升运输过程中滑落。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提升机上在输送带一的提升机进料箱内的水平段与上升段交界处可转动地设有挡叶栅一,使每块托板上的茶叶材料较为平均,避免因为茶叶材料过多引起的滑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民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嵊州民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9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BIM的测绘放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拆装便捷的太阳能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