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叩诊锤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7742.X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0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凤荣 |
主分类号: | A61B9/00 | 分类号: | A61B9/00;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绥正律师事务所 11776 | 代理人: | 吕平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叩诊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叩诊锤,包括滚轮,滚轮周向均匀设置有针筒,针筒内滑动安装有钢铁材质的刺针,滚轮内转动安装有转盘,转盘周向设置有凸起,转动转盘通过凸起可将刺针顶出或者收入,滚轮侧壁安装有可将转盘固定的定位柱。通过转动转盘可将刺针顶出或者吸入,可对正常成年患者与皮肤较嫩的儿童患者分别使用,在对儿童患者使用时不会伤害到儿童的皮肤,综上所述,本叩诊锤结构合理,操作调节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叩诊锤。
背景技术
在门诊或者医院的神经科室岁患者检查时中经常使用叩诊锤进行检查,目前使用的叩诊锤的锤头有带刺滚轮和带柔性触头滚轮,诊断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以有带刺滚轮的叩诊锤为例,使用时,医生将带刺滚轮压在患者皮肤上,然后顺势带着带刺滚轮滚动。如从而对患者的神经进行诊断。此操作存在以下缺陷,在操作过程中,不论患者是否有痛觉反应,使用叩诊锤对进行诊断对患者而言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皮肤较嫩的儿童患者,在碰上诊断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容易施加压力过大而患者又无反应,容易在对患者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叩诊锤,设置有可调节的刺针,在检查过程中有效减小刺针对患者皮肤的伤害,能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且操作方便,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叩诊锤,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周向均匀设置有针筒,所述针筒内滑动安装有钢铁材质的刺针,所述滚轮内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周向设置有凸起,转动转盘通过凸起可将刺针顶出或者收入,所述滚轮侧壁安装有可将转盘固定的定位柱。
通过上述设置,在对皮肤较嫩的儿童患者进行检查时,通过调节可将针筒收入,如此检查过程中不会读儿童患者的皮肤造成伤害,且操作方便,适于应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滚轮设置有轮腔,轮腔端口处安装有盘盖,所述转盘安装在轮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为一个直角形的凸起,转动转盘通过直角凸起的斜面将刺针的针尖端顶出。
通过上述设置,在对正常患者进行检查工作时,正常患者皮肤的抗损伤的能力较大,可调出针尖正常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盘为磁铁材质的转盘,凸起将刺针顶出后继续转动时转盘可将刺针吸入到针筒内。
通过上述设置,在针对皮肤较嫩的儿童患者进行检查时,可通过调节转盘将刺针吸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盘设置有盘孔,所述轮腔底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转盘转动时盘孔可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相互重合,所述定位柱可穿过盘孔安装在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内。盘孔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配合设置,当盘孔与第一定位孔相重合时,刺针远离转盘的针尖部露出针筒,当盘孔与第二定位孔相重合时,刺针完全进入到针筒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盘盖设置有弧形的活动槽,所述转盘转动时定位柱可沿活动槽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柱为钢柱,所述定位柱与盘孔、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滑动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柱与盘孔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滑动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可将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分离,便于刺针两种状态的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刺针远离针尖的一端为圆球形。
通过上述设置,可减少刺针与凸起、转盘的摩擦力,便于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滚轮、盘盖与转盘活动安装有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凤荣,未经刘凤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7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漏尿的一次性使用导尿管
- 下一篇:一种安全可视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