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6407.8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6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袁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贝曼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4 | 分类号: | B66F11/04;B66F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周锦全 |
地址: | 215155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 剪叉式 高空作业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板、支撑结构、侧面加固结构和导向稳固结构,底板的上端为凹槽结构,底板上端凹槽的底面两侧通过支架设有固定轴,固定轴表面两侧的圆环转槽与转环转动连接,转环的外表面上设有斜撑,该自行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移动操作方便,在液压泵的驱动作用下,通过剪刀式的斜撑折合实现升降平台的稳定升降,在升降过程中,通过导向稳固结构保证稳定性,降落时能够起到合理的缓冲减震,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能够根据地形,通过支撑结构和侧面加固结构以合适的角度提供辅助支撑加固,提供了稳定的底部支撑,避免高空作业平台倾倒情况的发生,保证了人员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行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所谓高空作业通常指的是高处作业,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根据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二米以上(含二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高空作业平台是服务于各个行业高空作业、设备安装、检修等可移动性高空作业的产品,借助于高空作业平台人们可以更方便更直接的高空作业,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是用途广泛的高空作业专用设备,它的剪叉机械结构,使升降台起升有较高的稳定性,宽大的作业平台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使高空作业范围更大、并适合多人同时作业,但传统的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存在诸多不便,移动操作不便,在升降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导向稳固结构保证升降平台的稳定性,降落时没有做到合理的缓冲减震,无法保证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没有专门的底部辅助支撑结构,或固定角度一成不变,不能够根据地形,选取合适的角度提供辅助支撑加固,无法避免高空作业平台倾倒情况的发生,不能够保证人员使用时的安全性,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自行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实现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自行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移动操作方便,在液压泵的驱动作用下,通过剪刀式的斜撑折合实现升降平台的稳定升降,在升降过程中,通过导向稳固结构保证稳定性,降落时能够起到合理的缓冲减震,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能够根据地形,通过支撑结构和侧面加固结构以合适的角度提供辅助支撑加固,保证了稳定的底部支撑,避免高空作业平台倾倒情况的发生,保证了人员使用时的安全性,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板、支撑结构、侧面加固结构和导向稳固结构;
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为凹槽结构,底板上端凹槽的底面两侧通过支架设有固定轴,固定轴表面两侧的圆环转槽与转环转动连接,转环的外表面上设有斜撑,前侧的两个斜撑和后侧的两个斜撑的中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底板上端凹槽底面右侧设有U形板,U形板通过转轴与液压泵伸缩端的底部转块转动连接,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与伸缩柱的底端相通,伸缩柱上端的转块与固定顶柱外表面中部的旋转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固定顶柱的两端与左侧的两个斜撑内壁面固定连接,斜撑的顶端均与升降平台的底面固定连接;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底板的左右两侧;
侧面加固结构:所述侧面加固结构设置于底板的前后两侧;
导向稳固结构:所述导向稳固结构设置于底板上端的左右两侧,且与升降平台的两侧固定连接;
其中:还包括护栏、控制开关和挡门,所述护栏设置于升降平台的上端边缘处,护栏的后侧设有开口,挡门通过铰链铰接于护栏后侧开口的一侧,控制开关设置于护栏的上端左侧,控制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液压泵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移动操作方便,在液压泵的驱动作用下,通过剪刀式的斜撑折合实现升降平台的稳定升降,在升降过程中,通过导向稳固结构保证稳定性,降落时能够起到合理的缓冲减震,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能够根据地形,通过支撑结构和侧面加固结构以合适的角度提供辅助支撑加固,保证了稳定的底部支撑,避免高空作业平台倾倒情况的发生,保证了人员使用时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贝曼重工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贝曼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64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感应智慧锥筒
- 下一篇:一种卷绕机移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