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的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1646.4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8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宋松科;刘洋;杨华平;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2D27/14;E02D5/30;E02D27/3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伍星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土地 装配式 桥梁 下部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的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包括预制管桩、预制盖梁,所述预制盖梁上预留槽口,所述槽口与所述预制管桩相匹配,预制管桩的顶端自下而上插入所述槽口内,预制管桩的顶端与槽口内壁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的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土地区的桥梁建设中,桩基施工工期很长、工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实现提高软土地区常规桥梁建设速度、降低工程造价,提升桥梁工业化程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的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软土分布广泛,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软土地区,严重影响施工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变形与稳定问题,需要进行地基的加固处理。软土的鉴别方式有如下几种:(1)软土的外观一般是以灰色为主的细粒土;(2)采用土工试验规定的方法测定天然含水量,将实验数据与35%的液进行比较;(3)天然孔隙比是指天然状态下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测定土粒比重、土的干密度、土的天然密度、土的含水量等指标来计算出土的天然孔比;(4)通过十字板剪切技术来测验土的强度。
在软土层较厚的区域采用下部结构为桩基的桥梁方案具有沉降变形小、占地较小,不阻碍道路两侧交通等优点。但现有的常规桥梁下部结构形式,具有成本较高、施工工期较长,工业化程度低、质量不稳定,施工过程对环境影响较大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的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土地区的桥梁建设中,桩基施工工期很长、工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实现提高软土地区常规桥梁建设速度、降低工程造价,提升桥梁工业化程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的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包括预制管桩、预制盖梁,所述预制盖梁上预留槽口,所述槽口与所述预制管桩相匹配,预制管桩的顶端自下而上插入所述槽口内,预制管桩的顶端与槽口内壁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进行固定。
针对现有技术中软土地区的桥梁建设中,桩基施工工期很长、工业化程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的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管桩、盖梁均为预制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即可。预制管桩具有有质量稳定,施工迅速,经济性好等优点。作为桥梁基础的预制管桩在现场采用打入方式置入软土内。预制管桩的顶部设置预制盖梁,通过起吊预制盖梁,并使预制管桩的顶部直接插入至预制盖梁上的槽口中即可,预制管桩与预制盖梁之间通过在槽口内现浇混凝土可靠的连接在一起。本申请中的桥梁下部结构,采用装配式的预制结构,在现场进行拼接,现场的浇筑只是为了起到连接作用,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完全在现场成桩的方式,显著降低了桩基施工周期、实现了提高软土地区常规桥梁建设速度、降低工程造价,提升桥梁工业化程度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盖梁上预留若干呈直线分布的槽口,每个槽口均对应一根预制管桩;以同一个竖直面为基准,相邻两根预制管桩分别向两侧倾斜。本方案在一个预制盖梁上设置若干直线分布的槽口,从而使得一个预制盖梁能够与若干预制管桩进行匹配连接。同时,以同一个竖直面为基准,相邻两根预制管桩分别向两侧倾斜,即是若干的阈值管桩依次交错倾斜。现有的预制成型的管桩存在可打入的最大桩径小,桩基抗水平剪切承载能力较弱等缺点,故其在高烈度区桥梁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基于上述问题,本方案采用多根倾斜交错布置的打入式预制管桩,能够显著提高基础抗震性能,显著拓展了预制管桩的应用范围,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作为高烈度软土地区的桥梁基础。
优选的,所述预制管桩的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为3o~10o。本优选方案中,每个预制管桩的轴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均位于3o~10o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且交错布置的多根预制管桩,能够取得最佳的抗震效果。
优选的,所述预制盖梁上的槽口等间距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16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门弹簧色标自动识别筛选装置
- 下一篇:发动机油底壳的密封组件及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