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袖套的儿童上衣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1101.3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2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凯楠服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1/00 | 分类号: | A41D11/00;A41D27/10;A41D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袖套 儿童 上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袖套的儿童上衣,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服装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衣袖和置于衣袖内的袖套,所述衣袖肘窝和肘部均设有弹性绳,弹性绳上套有具有两个孔的猪鼻扣,弹性绳两端均由衣袖外侧依次穿过猪鼻扣及衣袖后与袖套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袖套更加方便耐用的儿童上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服装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袖套的儿童上衣。
背景技术
小孩子天性活泼,对各种事物都有好奇心,因此经常会去触碰身边的东西,导致其所穿的衣服衣袖特别脏,对家长清洗衣物增加了负担,家长虽然可以给小孩子使用袖套,但是有时候家长会忘了携带袖套,或者嫌袖套携带麻烦而不带,对小孩子家长造成了困扰。
目前,市场上申请号为201420182328.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袖套的儿童上衣,包括衣袖,所述衣袖的袖口处设置内衬层,所述内衬层一端和衣袖缝合且另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内衬层和衣袖之间设置有袖套以及可伸缩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一端与袖套固定缝制且另一端与衣袖固定缝制,所述弹性带相对于开口位于内衬层的另一侧,这种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袖套与衣服一体设置的带袖套的衣服,解决了忘记携带袖套或携带麻烦的缺点,让人们随身可以使用袖套。
但是,这种实用新型同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使用者若要使用袖套,必须要将弹性带进行拉伸后固定,而在使用者在一直使用袖套的过程中弹性带一直处于一个拉伸的状态,久而久之弹性带的弹性会逐渐减少直至消散,此时袖套解除固定状态后便不能通过弹性带收缩收回衣袖中,使用者只能将其硬塞回去或者换衣服,更加的麻烦或者增加了换衣成本,因此市场上亟需一种袖套更加方便耐用的儿童上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袖套更加方便耐用的儿童上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袖套的儿童上衣,包括衣袖和置于衣袖内的袖套,所述衣袖肘窝和肘部均设有弹性绳,弹性绳上套有两个孔的猪鼻扣,弹性绳两端均由衣袖外侧依次穿过猪鼻扣及衣袖后与袖套一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衣袖上设置供弹性绳穿过的孔,弹性绳从衣袖外侧依次穿过猪鼻扣、衣袖后与袖套一端连接,使用者需要放下袖套时,只需将猪鼻扣移至弹性绳距离衣袖的远侧,此时弹性绳便会沿着衣袖上的孔下落,袖套便会被放下,然后将袖套翻卷套于衣袖即可,当使用者需要收回袖套时,把弹性绳拉离衣袖并将猪鼻扣推至衣袖接触其表面,此时拉上来的袖套由于弹性绳被猪鼻扣卡住,便不会下落,在使用者使用或者收回袖套时,与袖套连接的弹性绳不会处于或者处于轻微的拉伸状态,因此弹性绳的弹性不会消散或者消散及其慢,相对增加了本产品的使用寿命,弹性不会消散或消散很慢保证袖套的回收与下落长期处于正常状态,使用者一直能很方便的使用本产品,最终达到了袖套更加方便耐用的目的。使用者在使用本产品时,也不再会感觉到原先实用新型袖套固定后弹性带拉伸袖套的紧绷感,会更加的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绳通过缝纫线与袖套相缝,缝纫线由一根第一针织线、与两根螺旋缠绕于第一针织线的第二针织线组成。
通常袖套是缝于弹性绳,二者之间的缝纫线由于经常活动拉扯到导致其断裂或者松动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根第二针织线缠绕第一针织线设计成一根缝纫线,进一步的加强了缝纫线的结构强度,增加了缝纫线的抗形变能力,进一步的达到了本产品耐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袖套一端设有用于将袖套固定于衣袖的松紧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将袖套下落翻卷套于衣袖后,只需放开即可固定袖套袖口,相对于没有松紧带的设计而言更加牢固,相对其他固定方式如魔术贴而言更加方便,进一步达到了方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袖套的儿童上衣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凯楠服装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凯楠服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1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